第二回 破天惊金宋合谋 幽云泪家破人亡3

    第二回 破天惊金宋合谋 幽云泪家破人亡3 (第2/3页)

 本来大宋是指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说服辽天锡帝投降,以免得自己的军队出洋相,可惜最终未能达成目的。

    得知此战辽军获胜的消息,马林等俱都一惊,总不至辽国还有苟延残喘之机?幽云十六州又将何去何从?现在,燕京的局势可以说是扑朔迷离。

    似乎是不想大辽再有机会的老天,在关键时刻帮了大宋一手:辽天锡帝耶律淳突然莫名其妙的病故。内部出了重大变故的辽军只得停止追击,若不是如此,宋军会败得更加难看。

    天锡帝耶律淳突然病故,他的皇后萧氏摄政,因天锡帝无子,她刻意隐瞒了天锡帝耶律淳去世的消息,在没有与大臣商议的情况下,便自行迎立天祚帝之子秦王为帝。

    天祚帝可以说是葬送大辽的罪魁祸首,立他的儿子为帝,臣民们的心里根本不服气。

    没过多久,马家在朝中之人得知消息,萧后以交通宋人之罪,处死了与其意见不和大臣李处温。[WWW.kanshu.com]

    李处温拥有幽云汉人和奚人的双重血脉,在朝中很得敬重,其虽立张主投向大宋,但对辽国一直忠心耿耿,提议投降也只是为了保住大辽的最后一丝血脉而已。

    如此轻率的举动,加之萧后平日就歧视幽云汉人,使得汉人与奚人更加重了同契丹人之间的隔阂。更主要的是,在辽国臣子从幽云费了好大力气才拼凑起来的辽军中,大部分为汉族与奚族士兵,随时有可能发生哗变。

    躲在夹山深处惶惶不可终日的辽天祚帝,此时却又不甘“寂寞”,扬言要亲自率军来燕京平叛,讨伐萧后和燕京小朝廷。虽然天祚帝是昏君,但他毕竟是辽正统的皇帝,在已经汉化的故辽疆域内,影响力仍然很大。

    鉴于燕京如此纷乱的政局,聪明一点儿的人都知道,辽朝的最后灭亡的时刻已指日可待。

    反正,幽云十六州并非大辽故地,不想陪着辽国殉葬、送掉自己命的人多的是,大部分人也不会真的非要为大辽尽忠到底。

    没多久,郭药师献涿州、高凤献易州城相继降宋。

    大宋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连得两州,并打开了通往燕京的大门。为给其他还没有投降的各州做个榜样,大宋皇帝赵佶重赏降将,还将燕京所属六州,一一重新赐名。

    随即,大宋在涿州、易州两州布置重兵,很明显会再次北上,直取燕京。

    第六节

    这下,呆在燕京城中的马林、虞允文等人都以为燕京必将为宋攻克,郑业担心家人安危,随即向马林等人告辞,想回去叫家里人做好应付乱军的准备。马林和虞允文当然同意,他们还当和金兵攻上京一样,对百姓威胁最大的是被打乱的败军。

    此时,大宋听从降将郭药师的建议,认为辽国小朝廷已经是内忧外困、人心惶惶、兵力空虚,有机可趁。大将刘延庆起兵十万,郭药师为向导并参赞军务,再度伐辽。

    郭药师的建议的确没错,但他实在是高估了宋军的战斗力,就算现在辽人已经面临灭国,宋军也讨不了好!

    此战之中,郭药师倒是表现神勇,亲率精兵六千偷入燕京,包围了辽皇宫。

    辽萧皇后虽然主政的本事并不是很高,但却为人刚毅、果绝,亲自领兵死守皇宫,并派人完全冲出重围向耶律大石和萧干求援。

    辽大将萧干率三千精兵回援,与宋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结果再次出人意料,占有绝对优势的十万宋军再次败北,溃不成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