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赞军机得偿所愿 再议和难复中原3

    第二回 赞军机得偿所愿 再议和难复中原3 (第2/3页)

临安,他自称是从金人手中逃出,其妻王氏也随同从金人手中返回。

    因当年他是因为不肯屈服于金人而被掳走,在他过去的好友右相范宗尹进呈秦桧代拟的求和国书后,得到了天子赵构的接见,并很快被任命为礼部尚书。

    此事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从金人那里逃出之人中途遇害者甚多,就连与虞允文一起逃出金人手中的几位宋臣,只有李若水和孙傅归宋,其他人至今查无音讯。同秦桧一起被俘的人只有秦桧一人独回,而且逃亡路线长达数千里,中途要爬山涉水,居然能连妻子王氏一并带回,不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天子赵构却并没在意这些议论,依然对秦桧信任有加,是因为秦桧带来了他最想要的东西:就是坚决的“求和”,也就是一心一意的与金人达成妥协,哪怕是投降也在所不惜。这是现在朝廷中的这些臣子不可能给他的,他们再媚侍君主,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在臣民都群情激昂的情况下,提议投降。

    早已一心投降、偏安南方的天子赵构见过秦桧之后十分高兴,曾对人言:“又得一佳士也”。

    在得到赵构的赏识之后,秦桧旋即升任参知政事为副相,而推荐他的范宗尹却被赵构罢相。之后,秦桧经天子赵构同意,设“修政局”,并亲自主持,准备修改大宋的各种体制,以建立新朝气象。

    在秦桧的支持下,天子命边境上的宋军“不得擅犯齐界”,并派宋使韩肖胄等去金朝求和。

    诸相之一的吕颐浩恰在此时回朝覆命,他与秦桧有很多政见不和,在朝中与秦桧发生了争执。吕颐浩曾为天子赵构之师,颇得天子敬重,他的意见,天子不可能完全不听。

    看出天子赵构的态度有所松动,中书舍人孙大鼎借机上书朝廷,要求追查秦桧是金人内奸的传说。

    第六节

    秦桧既是迎合天子赵构,力主和议,也是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查,抛出他一直谋划的所谓轰动天下的国策:要想天下再无战事,就得放弃中原,“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南人归南”,就是原籍淮河以南的原大宋臣民全部归宋,但此事的决定权在金人那里,由不得宋朝;“北人归北”,就是原籍淮河以北的臣民全部离开大宋,河北人还给金人、中原人送给伪齐。

    秦桧所谓的国策实际上是在抄金人的冷饭,这个建议还是过去金人提出来的,现在秦桧不过是重复了一遍、又进行了改头换面而已。

    现在大宋朝廷、军队的组成人员,大多来自北方,有不少军队都是原大宋的军队南撤下来的。如果照“北人归北”,等于把不愿降金的大部分宋朝臣民强行送回北方,自毁长城不说,还不如自行放弃抵抗大金来的干脆。

    秦桧的“国策”不仅引起了臣民们的强烈反对,也招致了天子赵构的不满,因为赵构出身于汴京,按地域划分,也是秦桧所说的“北人”!

    气的天子在朝廷上,当着众臣的面质问秦桧:朕该到哪里?

    恰在此时,使节韩肖胄回朝,以为大势已成的金人派出使节李永寿随同来到临安,提议和谈:要大宋同意归还伪齐被俘虏的兵将,把长江以北的地方全部划给伪齐,并将所有“北人”全部遣返给大金。

    如此无理苛求,激起了朝野的怒火。

    监察御史黄龟年上书弹劾秦桧“植党专权”、“与金人勾连、毁我朝廷”等罪名,为天子赵构所信任的左相吕颐浩也揭露秦桧的奸邪,其他人也不断的上书弹劾秦桧。

    随即,被气到了的天子赵构也不再给秦桧留机会,命令时任兵部侍郎綦崈礼起草诏书,大力谴责秦桧,罢免其右相之位,并公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