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巡工场惊天冤案 平民愤君无戏言4

    第一回 巡工场惊天冤案 平民愤君无戏言4 (第2/3页)

,导致了今天出现如此难以收场大案的原因。韩节犯下如此大罪,根却在我的身上,是我亏对了老蕲郡王。将来,我怎么有脸去见他老人家。”

    “惇哥,你宽待功臣,却并没有放纵他们任性而为。从我嫁入皇室,就已经多次见你强调功臣、贵戚不得害民,是韩节自己太过分了。”马忆灵看赵惇还陷在自责里,小心的提醒道:“父皇和外祖父那里,是不是让皇兄先去打个招呼?免得两位老人受不了刺激,搞出什么乱子来。”

    “不了,父皇和外祖父还是我亲自去说吧。是我自己的事,怎么能让皇兄难做。”

    “我陪你一起去吧。”马忆灵看赵惇想开口再说话,知道他一定是想阻拦自己,便抬手挡在他的嘴上:“惇哥,你说过,你需要的是能够与你相伴相依、能够与你共同面对一切的妻子。既然我是你的妻室,也是大宋的皇后,面临如此大案,怎能自己躲在一边,却看着你为难。无论有什么事,我们一起承担。你是天下人的君父,我不也是百姓的母亲嘛?!”

    “谢谢你,忆灵。放心吧,我还没那么脆弱。”听到爱妻真诚的话语,赵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拍拍爱妻的手:“我想想该怎么做、怎么说,才能让父皇他们接受,你还是先回宫吧。”

    第二天,天子赵惇下旨,请忠信郡王岳飞夫妻和帝后同去城外的圣行宫探望皇祖母、父皇和两位庶母。

    岳飞自然高兴,他与太上皇的关系向来融洽,太上皇退位之后也常去探望。尤其是,半年前因年事已高,将学正之位交给张义之后,岳飞更是三天两头的往太上皇那里跑。只是,与最喜欢的外孙夫妇同行却是很少,谁叫赵惇太忙了。

    太皇太后和太上皇得到通知,知道忠信郡王岳飞和天子两对夫妻同来探视,都非常高兴。赵惇自登基以来,忙的团团转,很少能有时间前来圣行宫。几位长辈虽然想念,但也知道赵惇并非不孝,也尽量不打扰他。

    今天,天子夫妇难得有空,能和岳王老夫妻一起过来,大家自然是高兴。一大早,就吩咐内侍、宫女打扫宫院,准备迎接。

    待天子和忠信郡王岳飞两家到达,行礼已毕,太上皇高兴的让人送上特制的菜肴,要与家人好好的喝上一杯。

    第八节

    酒过三巡,天子夫妻互相对视了一眼,赵惇向父皇举杯:“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父皇。”

    “皇帝还有不明白的事要问朕?”太上皇不觉好笑,自从赵惇主政以来,果决明断,除了刚开始还需要父皇的指点,两年之后,太上皇基本上就成了甩手掌柜,大多数时候不用操心。

    爱子居然会有不明之处相询,太上皇一时之间还有些得意的感觉,谁叫这孩子太聪明,经常让人汗颜的。

    “是!儿臣想问父皇,治理国家以何为重?”

    太上皇听了这个问题一愣,身为皇家之人,只怕读书之时这个问题早就学过了吧?!可看爱子盯着自己在等答案,未及多想的太上皇还是回答:“当然以律法为重。”

    “父皇当年曾对儿臣说过,要做一个好君主,君无戏言是基本。可是,现在,君言却与律法冲突,儿臣该当如何?”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太上皇感到不对头了,这话说的奇怪:按儒家的传统,君言即是律法,法与旨经常是一体。

    连一边听着他们父子对话的几位长辈的脸色也凝重起来,他们虽然现在都不干预朝政,但并不代表他们就不懂。不要说忠信郡王岳飞,就是太皇太后和两位太上皇后妃、岳王妃,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也没一个不懂得朝中大事的。

    赵惇的话中有话,搞不好就是大事,心不由自主的都提了起来。

    “父皇曾下过免罪铁券,朕也曾经亲口许诺过礼待功臣,非谋反大罪不予追究。”赵惇的声音低沉下去,慢慢的抬起头看着父皇,脸上出现了悲凉和无奈:“可偏偏,罪无可恕的就出现在拥有铁券的功勋之家,虽非谋反之罪,却是灭门两户、致死五条人命,时至今日,还有两名无辜之人下在狱中。”

    “你说什么?居然有人敢做出如此人神共愤的惨案?是何人大胆妄为于此种地步?”太上皇一惊。

    拥有免罪铁券的人家并不多,充其量也只有七家:忠义郡王虞允文、忠诚郡王李纲、忠信郡王岳飞、蕲郡王韩世忠、鄜王刘光世、清河公张义、义侯马林。这七家如今哪一家不是位在超品、富贵荣华,这中间武将就占到了四家。

    朝廷对这七家素来优待,下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