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议开边大宋重兴 占先机时光如梭3

    第五回 议开边大宋重兴 占先机时光如梭3 (第2/3页)

你一直以来的真心相待,现在该我为大宋做些该做的事情。"

    太上皇见何兴夫妻态度坚决,便转向了清河公张义,这张清可一直是张义最疼爱的孙女,只怕他不会同意孙女跑去河湟吃苦受累:"张老爱卿,你也同意他们走吗?"

    张义并没有立刻答话,而是慢慢的站了起来,大家看着他一直走到何兴和张清可的跟前:"你们做出这样重大的决定,为何不事先告诉老夫一声?"

    张清可看张义沉着脸,心里忐忑不安,毕竟爷爷一直最疼爱自己:"祖父,我不是故意的,是……"

    "祖父,不是清可和我不相信您。我交卸了清查的差事才和清可商议,做出决定也不是很久。"何兴看妻子畏缩的表现,知道她是觉得对不起祖父,立刻接过了话头

    “好!好小子!”张义突然抬起了手,重重的拍了何兴的肩头一下,差点儿把文弱的何兴给拍倒了:"不枉祖父把清可嫁给你。当初,太上皇赐婚的时候,我赞成是为了报答你祖父帮我照顾大哥父女,还为大哥一直守墓的恩义。如果不是为了这个,我不会同意清可嫁你这么个文弱的小子。"

    夸完了何兴,张义转身向上一礼:"两位陛下、长风师傅,请你们同意何兴和清可去河湟吧。我张家没有孬种,就是女儿家也能为大宋出力。"

    "就是陛下他们不同意,我也答应了。"长风道长微笑起来,满意的点点头:"兴儿,虽然你不是我的弟子中最出色的,却已经算是不错,不必妄自扉薄,师父希望你能在西部闯出一片天地,光耀门弟、为国效力。"

    "谢恩师一直以来的教诲,徒儿遵命。"

    "承继,你过来。"长风道长点手把自己道家的徒儿承继道长叫了过来,看他在自己跟前施礼,开口吩咐道:"承继,你带上一些师兄弟,跟兴儿一起去河湟,建立新的道观。"

    第六节

    "恩师,您这是……"赵惇一惊,承继师兄在道家弟子之中最为出色,大家都认为长风道长之后,承继必会成为显庆观新一任主持。

    "惇儿,西部地区宗教甚多,那些外族多信仰一些奇神怪鬼,常常被人利用,不利于我大宋的统治。朝廷历来遵奉道家,道家在大宋影响力极大,如果能让道家在西部传播,自然会使那里的百姓有心向大宋之心。"

    长风道长说到这里,淡然一笑,语气中透出了自信:"道家传播,讲的是潜移默化,慢慢的影响他们。我显庆观是皇家道观,原本就地位崇高,能够在河湟建立新的道观,既可扩展我道家的影响力,也可以让刚刚进入寒苦之地的大宋百姓有个寄托,这比只让朝廷出面要好。"

    "长风师兄真的一切是为了大宋考虑,朕实在是汗颜了。"太上皇听到这里,赞叹了一句,然后看向赵惇:"既然你师父已经决定了,还是由朝廷明发天下比较好,这样影响力更大。"

    "是,儿臣明白了。"

    北侯何兴一家放弃在京师临安的荣华富贵,自请前往河湟开边的消息再一次震动了大宋。何兴虽然在朝中没有实职,但甚得天子宠幸。这从上一次他和定王赵负责清算皇家资产就可以看出,也算是大宋的新贵。他居然放弃京师的好日子,请求前往河湟,这不能不让人吃惊。不少人怀疑何兴是否在什么事上得罪了天子或皇家,被迫前往河湟那个寒苦之地。

    出人意料的是,天子下旨对何兴大大封赏,并亲笔批给了何兴河湟之地的万亩良田。随后,朝廷调高了前往河湟地区的赏额:全家迁往河湟的,除每人一百两银子的补贴外,还可以每户得到五百两的奖励;三年内迁往河湟的百姓,每人能够得到永业田或者牧场一百亩。

    没多久又传出了新的消息,皇家道观——显庆观已经由天子允准,派出弟子随何兴同行,前往河湟地区建立新道观,以在当地传播道教。何兴离京的时候,郡主何月也跟着哥哥一家前往河湟,因为她想去看望自己的丈夫任欣德。

    这些消息,不断的冲击着、搅动着大宋臣民,这让百姓看到了朝廷开边的决心,使得不少人意识到朝廷这回是真的要永久的占领河湟之地。优厚的赏赐和朝廷安排好的一切,也吸引着大家的眼光。

    正如天子赵惇说的那样,大宋百姓并不缺少远行的勇气,也不缺少这样的动力,只是之前大宋从来都没能真正的占领外族的土地,百姓们不敢相信新占领的土地能够保得住。现在,朝廷的举措和北侯何兴这样的富贵之家主动迁移,使得不少百姓有了信心。

    从重兴二年十月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