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城市小论

    三国城市小论 (第2/3页)

里起兵,西进关中,平定天下,五代的骁勇骑兵皆出自那里,宋太祖亲率大军攻晋阳不下,几十万平定南唐的大军可以打退彪悍的突厥骑兵,但就是难以攻下晋阳小城。最后宋对待晋阳的结果就是将那座英雄的城市彻底毁灭,可是那座英雄城市的精神难以毁灭,晋人尚武之风不灭。山西多劲旅,后明朝宣大铁骑,也是其最佳的证明,他曾经和名震天下的蒙古铁骑在草原上进行数次厮杀,还参加了对日的朝鲜战争。

    濮阳:

    黄河边的一座坚城,一代枭雄曹操当年险些命丧于次,因此对与有心统一河北的人来说,这里绝对是必须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的,否则统一河北的进程可能会延迟十年,也可能就此中断。五胡初期张宾对石勒提建议说,如果平定河北就一定要先定邢城,濮阳。

    建业:

    又称石头城,亦即南京城。

    自古金陵王气升,那里从来就是国都的首选城市,先后有很多的王朝在这里定都,当然也包括了吴。因为特殊的文化背景,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正所谓“品吴人俊雅”,读书人如果不去建业,那绝对是一生最值得遗憾的事情。

    柴桑:

    柴桑是长江防线的核心枢纽,北依大别山,南靠鄱阳湖,西通荆州,东抵扬州,春秋时吴楚数次交锋皆在那里,三国时东吴以那里为战略的枢纽,机动兵力配属在柴桑,荆州忙则帅军西进,扬州吃紧则东调,所以是东吴的最主要的战略基地,并且是吴国的西部门户。战略意义非常主要,太平军的长江防线就是延武昌到九江(柴桑),安庆,南京,所以曾国藩就从西往东步步为营,逐步突破太平军的长江防线,最后包围南京,平定太平天国。

    吴郡:

    如果说柴桑是吴国的战略基地,而吴国的战略补给基地就一定是吴郡了,吴郡西靠太湖,东部是平坦的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当年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就先过牛楮矶,东定吴郡,以建立自己的大后方,为西破黄祖,北击袁术,威胁许昌坐了坚实的补给准备。

    会稽:

    春秋越王勾践在那里卧薪尝胆,平定吴国,建立的春秋的一世霸业,那里是东为大海,南靠武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后代的钱塘王吴氏在那里建立一个小王朝。南宋的会稽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庐江:

    长江西岸的一座称池,也是东吴各地与敌对势力接壤的地方,因此这里有大军驻守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庐江唯一的缺陷就是作为一个前线城市,它的城防要比想象中的脆弱很多,初此之外,庐江还是一座相当不错的城市的。

    长沙

    自古湘人多勇,近世更有无湘不成军之说,看见湖南士兵之凶猛,曾国藩凭借湘勇平定的称雄近半个富庶中国太平军,他起兵的地方就是长沙。

    江夏

    原属刘表,太守是黄祖。但在赤壁之战前夕,刘表投降曹操,只有刘琦在这里凭借着长江天险和刘备一起对抗曹操。如果当时江夏太守不是刘琦或者刘琦也投降了的话,那么恐怕我们今天就只能《双雄会》而非《三国演义》了。赤壁之战后,曹操攻陷江夏,刘琦病亡,楚王意识到江夏的重要性,命大将锦帆贼攻打之。攻陷之后,锦帆贼留守江夏。

    武陵:

    南四郡之一。四郡中商业比较发达的一个,街道井然有序,商客云集,是做生意的好地方,只要你有钱,这里什么东西都买得到,神兵利器也好、宝马良驹也好,可以说没什么你说得出买不到的。同时,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