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昆明轶事

    第239章昆明轶事 (第2/3页)

云飞滔滔不绝的讲解,文青的心情好了起来。由于滇安铁路的原因,加上法国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不到十年间昆明城的商贸氛围越加浓厚,成为西南一颗耀眼的明珠。

    开发大西南乃至大西北,是国府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环。而昆明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何让大西南跟上沿海地区的发展步伐,葛云飞必须实地考察一番,同时发现不足之处加以修正。

    葛云飞携文青游览昆明城的名胜古迹、美景雅处,文青是其乐融融、心花怒放,但葛云飞的心思不在于此,他想通过集市上交易的货物、品种,人们的精神面貌、彼此的谈吐,窥探出昆明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条商业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擦背,如织的人流如潮涌,可以看出买卖的兴隆。葛云飞在河内经过调查发现,自从滇安铁路被收回后,这条铁路大动脉成为最繁忙的运输线,内陆沿海来的工业制品,经海上达海防港通过铁路至昆明,基本上取代了内陆运输和泊来品,由此说明沿海地区的工业制品,已经渐渐取代洋货,占领国内的半壁河山。

    通过两侧商铺里商品的标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商品都是国内生产。有上海产的缝纫机、自行车,而日常生活用品是当地生产的,说明当地的实业也快速的发展。

    一家百货商店引起文青的兴趣,夫妻二人信步而入,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在纺织品专区,不少当地少数民族妇女在购买五颜六色的花布。“云飞,是大华纺织厂生产的花布,品种更多了。”文清满脸喜色点赞。

    “国内的花布在西南挤掉洋布,是必然的趋势,你瞧满大街都是国产货,足以说明问题。一场欧洲大战,洋人丢掉了中国市场一半的份额,国内的工业制品质量越来越好,完全可以和洋货一比高下,尤其是在价格上洋货已经全面落下风。市场上出现的大宗国货,就是最好的见证,这说明我们的工业制造能力开始井喷。陈寿亭信誓旦旦,纺织品要占领南洋市场,此言不虚。”

    夫妻二人说着话走出百货商店,心里似乎有一种满足感。突然,热闹的情景映入眼帘,一间商铺门前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葛云飞抬头观看见人群上方的牌匾写着《昆明车行》4个大字。夫妻二人走近见车行门前摆放两辆草绿色的吉普车。一辆吉普车蒙着帆布顶蓬,另一辆吉普车敞着篷。一名年轻人卖力的推销:“诸位,这是本车行新进的北京产吉普车。”

    “这种车是国防军使用的,适合跑山路、泥泞路,还能爬45度的陡坡······。”葛云飞心里有些吃惊,自己离开京城时,民用版的吉普车才推向市场,没有想到商人居然把吉普车贩卖到昆明。吉普车越野性能绝佳,非常适合云南崎岖不平的山路,精明的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