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霸权之战13

    第320章:霸权之战13 (第2/3页)

军虽然新募了十万之众,但分散在苏南地区的诸多重镇,极易遭到“短毛”的各个击破。

    “大人,李总兵那里……”

    江宁提督程文炳也明白苏洲一丢,该城以北的无锡就危在旦夕了。

    生气归生气,仗还是要打,老李头的根子在铵徽,浙茳已经完了,江酥又不是他的辖区,大可以一走了之。

    但老刘头就不然了,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的头衔,就是要镇守江南一带。

    “‘短毛’这是避实击虚之计,怕我沿江炮台伤其战舰,遂改为陆路攻我腹地。速令子异(左孝同,左宗棠四子)令本部人马从常熟驰援无锡,此城若失,则常州危矣!”

    常熟那地方既不沿江,又不当关,倒不如弃守,转而集中兵力,死保无锡。

    如果任由“短毛”长驱直入,只怕过不了个把月,对方就要兵临江宁城下了。

    三十多年前,江宁就被“长毛”攻陷过,湘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夺回来。

    要是眼下,由湘军把守的江宁城再被“短毛”侵占,那大清真是颜面尽失了。

    “轰……”

    六月二十三日当天,亨克尔-111轰炸机大队便开始轰炸无锡。

    无锡守将——总兵李光久为湘军悍将李续宾之次子,承袭三等男爵。

    但闪闪亮的头衔对守城没有任何帮助,城池遭到了一百多吨炸弹疾风暴雨般的摧残。

    各处城防工事损毁情况颇为严重,不愿背井离乡的辫子们也跟着倒了大霉。

    只是李光久手中尚有两营湘军、四营八旗、六营绿营、十营团练,人马万余人。

    还有奋力一搏的资本,所以断然不会轻易弃城撤退,更不可能甚至向对方投降。

    环城视察一圈之后,李光久脸上虽有不悦与踌躇之色,但毅然决定坚守下去。

    “李大人,子异奉两江总督刘大人之命,前来驰援,若有迟缓之处,还望见谅!”

    严格上说,左孝同统领的虽然是楚军,但也属于南洋集团的陆师战斗序列。

    “哪里,哪里,子异来了便好,不但壮我军威,亦可并肩作战,重创那狂妄自大之‘短毛’!”

    李光久现在巴不得有援兵来增援自己,光凭手里这点人马,他倒是有死战的决心,可心里还是没底。

    左孝同带来十五营的楚军,约七千人左右,两军合兵一处,倒是显得不少,多少能起到些给自己壮胆的作用。

    六月二十五日,经过修整的族军第一军路上没遭遇多少抵抗,就快速开到无锡城下,劝降无果后,便开始炮击守军。

    族皇陛下布置的攻占苏南地区的进军路线分为内外两路,都是沿长江向西攻击。

    内线走苏洲、无锡、常州、丹阳,一路攻城略地,最后围攻江宁府。

    外线经太仓、常熟、江阴、靖江、镇江,配合海军舰队,逼进江宁。

    从湖州经宣城攻入铵徽南部的计划,暂时被搁置,毕竟族军坐拥海军优势。

    海路补给部队比陆路更为高效便捷,一船物资通常足够支撑一周的作战需要。

    转成陆路运输的话,至少需要上百辆卡车,路上还要留神清军的伏击。

    只要攻克了江宁,从那里再逆流而上,沿江的芜湖、铜陵、池州、安庆,乃至九江、黄石、鄂州、武昌等地,都会被相继夺取。

    外线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摧毁沿江炮台,避免族军战舰因此受损。

    “嘶……防御倒是妥当!”

    统率第四步兵旅的曹鲲拿出事先标注好的清军炮台布防图,在副官们的簇拥下,认真端详研究了一番。

    长江虽是内河,但因为通航能力很强,可供大型战舰随时驶入,所以朝廷对此极其重视,尤其是下游地区,南北两岸,炮台林立,扼险守要。

    尤其是江荫要塞,作为长江下游地势最危险要之处,是设防的最大重点位置。

    清廷不但下令在黄山上修筑混凝土炮台、隧道、以及掩体,还在此部署了英制阿姆斯特朗八百磅(三零五毫米)要塞炮!

    整个黄山炮台群拥有八门重型要塞炮,每门炮均配有单独的炮池,并附有四座地下掩体(弹药库和人员室各两座)。

    拱形掩体内侧为混凝土结构,外侧包裹坚固的岩石,通过坑道与炮池联通,大幅度保证了作战人员的生存几率。

    像族军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