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33 走马换将

    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33 走马换将 (第2/3页)

组织百倍于此数的大军之间,难度却是大了成千上万倍,幽燕大军在钱庆身后紧赶慢赶,却还是被他逃回潼关。

    潼关乃是京城洛阳的屏障,没有完全准备,就连精强如幽燕大军也不敢轻易发动进攻,郑荣也只好望关兴叹一番之后,班师回营。

    然而这一场大战之后,朝廷精锐的十余万禁军都被困在潼关以东的河南境内。皇帝郑爻当然不愿放弃这唯一可以依赖的力量,却再也无法派出将领统一调度。

    于是郑爻一怒之下,亲拟圣旨,将躲藏在潼关惊魂未定的钱庆就地正法。可怜这钱庆原本就不想到前线带兵,九死一生终于从幽燕大军重重包围之中逃回近畿,终究还是免不了人头落地。

    然而前军不可一日无帅,禁军前后左右四位将军之中,最有才能的戴鸾翔在押送回京途中莫名其妙被“石林山上的土匪”劫走、下落不明;才干仅次于他的钱庆又兵败被杀;右将军孙虎向来多病,今年以来又染上目疾,不堪重用;只剩下后将军白文波,成为皇帝郑爻眼下的唯一选择。

    后将军在禁军四将之中兵权最小,往往都是用来安置那些战功显赫却又高龄年迈的老将所用的闲差。白文波也是这种情况,他今年已经年近古稀,解甲归田也有八九年,实在是朝廷已到了败无可败的境地,否则说什么也不会请他出山。

    然而这白文波虽然年事已高,脑子倒还算清楚,出征之前,就上奏要同皇帝郑爻造膝面谈。

    郑爻正将平定幽燕叛军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个十足可以做他爷爷的老将身上,听到这位老将军有这样请求,连忙吩咐宫内太监设下酒宴,便选在御花园亲自宴请白文波。

    大汉自立国以来,一向都有重文轻武的传统,武将地位一向不高。即便是如白文波这样功勋卓著的老将,除了他五十年前中武状元时候照例的鹿鸣宴之外,还没同皇帝一同吃过饭。况且还是皇帝单独赐宴,这份恩遇大汉开国以来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不能不让白文波由衷感动。

    于是白文波当着皇帝郑爻的面就大表忠心,宁可舍去这身老骨头不要,也要力保大汉江山稳固。

    郑爻也是同样感动,便问:老将军出征之时,还有什么要求,尽管在此当面提出。

    白文波觐见皇帝,要谈的就是这件事情,听皇帝这样问,便顺水推舟提出四个要求:一是眼下幽燕大军战力既强、士气又盛,只可先守后攻,不可轻敌冒进;二是河南之地实际已经沦陷,分兵把守不过是徒然浪费军力而已,要立刻将拒收河南各处险要的禁军全部撤回潼关,休养生息,以求再战;三是要抽调全国精兵,一方面要稳住岭南王郑贵不可让其再反,一方面要从山东道向河南发动进攻,牵制幽燕兵力;四是要事权统一,不仅潼关禁军和山东勤王军队都要归白文波统属,而且要撤回监军太监,不可掣肘。

    郑爻听了老将白文波的要求,一个字一个字反复咀嚼斟酌,最后竟然当面全部照准,尤其是撤回监军太监之事,更是体现出皇帝郑爻对白文波的信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