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142 初试锋芒?
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142 初试锋芒? (第2/3页)
看守武库的将佐虽是老幽燕道军中出身,知道秋仪之这位“义殿下”的来历,却也不敢自专,收到书信之后便立即转到将军崔楠那边去了。
此时崔楠接了皇帝郑荣的圣旨,已离开衢州,选在杭州设立行辕,主持江南道抗倭事宜。
秋仪之的书信辗转送到他手上时候,已又过了三四天。
崔楠是知道秋仪之身份的人,也同样清楚他在皇帝郑荣那边的地位,想也不想便批准了,传人直接去衢州大营调出装备送往山阴县。
又说当今皇上郑荣麾下有两员干将,一是左将军崔楠、二是右将军韦护。其中崔楠步卒出身,沉默寡言,善于进攻;韦护将门世家,口若悬河,精于防守。这两人在幽燕道时,就跟着郑荣北击突厥,立下赫赫战功,讨逆之役中又建新功,已做到武将之中顶级的职衔,只在“天下第一名将”的戴鸾翔之下。
这两员名将如今各领一军,一个守在江南、一个守在在云贵,要的就是将素有不臣之心的岭南王郑贵堵死在岭南一隅,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另行处置。
然而眼下江南道倭寇之乱纷起,江南道节度军又无力平叛,崔楠便奉旨,就近坐镇指挥平叛事宜。
然而若是由善于防守的将军韦护指挥,他自能将整个东南沿海守备得仿佛铁桶一般,先断绝倭寇进犯的通道,再从容收拾已深入江南的倭寇。
然而崔楠以进攻见长,虽遇到倭寇不论其人多人寡,总能战而胜之,然而他不善于步步为营,又无法将衢州全部兵力抽调出来,倭寇竟是越打越多,逐步陷入属下军队疲于奔命、愈战愈疲的状态。
崔楠刚刚批准了秋仪之要领取装备的文书,便传来战报:说是大股倭寇,总数在三千人左右,被岭南王郑贵驱赶北上,克日就要进入江南道境内,必须及时弹压。又有战报说:原本渗透入江南腹地的零星倭寇也已聚集起来,人数在五百人以上,已经逐步杀向金陵。
这两条军情都不是能够忽视的,然而两处地方相隔甚远,崔楠自揣手中兵力有限,若是将其一分为二,便难以对进犯的倭寇形成绝对优势,即便能够对阵取胜,也将是一场血战。
崔楠虽精于进攻,用兵却十分谨慎,非深思熟虑之后不能会行动。
他思前想后、左右衡量——同岭南道交界之处的倭寇人多势众,一带又都是山地丘陵,若不在第一时间就将其围而歼之,恐怕倭寇就要大量渗透进入江南;而金陵城是大汉在南方的中心,素有“陪都”之称,若被倭寇攻入,势必天下震动,也不能等闲视之。
崔楠所良久,终于拿定主意:岭南来的倭寇乃是主力,更为了防着岭南王趁乱闹出别的动静来,因此必须由自己亲自领军,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将其彻底歼灭。
至于南京那边么,崔楠灵机一动,叫过军中书办,自己口述了一道命令。
崔楠的这个书办,乃是江南本地一个举人,行文倒也甚快,一边听崔楠说,一边笔走龙蛇,写了一份命令下来:“着山阴知县秋仪之,即刻领军赴金陵剿寇,须凭坚城固守,不可轻易出击,待本将凯旋之后,再会同攻击。若违军令,定斩不饶!”
崔楠接过这份墨迹未干军令,看了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