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42 攻城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42 攻城 (第2/3页)

,后勤难以跟上;只有北面通往金陵城的通道行军运输还算方便。

    因此郑谕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率领从各处集结起来的六万精兵,从围困金陵的大营出发,沿一条迤逦小道往山阴县城进发。郑谕大军行动并不算慢,可通往山阴县的官道虽经过整饬却依旧狭窄蜿蜒,不利大军行动——六万大军就这样被挤成了一字长蛇阵,队伍曲曲折折前后有十余里长短。

    郑谕自诩为岭南王在江南道的代表,自矜身份,心底又有些害怕被秋仪之偷机狙击,因此虽然亲自统领大军,却没有走在队伍最前头,而在中军坐镇,先锋官则点了岭南军中一员名叫孙浩的宿将担任。

    孙浩今年已近五十岁,自打岭南王还在当皇子时候,便跟在郑贵身边,从小看着郑谕长大。他用兵虽不讲究什么巧计良谋,却贵在一个“稳”字,两军交战时候即便不能取胜也不会有什么大败,往往有中流砥柱的作用。岭南王郑贵将孙浩留在郑谕身边,用的就是他的资格、威望和沉稳,以此稳定江南道局势。

    也正因此,作战经验丰富的孙浩见自己大军行军时候绵延十几里地,心中十分惶恐,唯恐对手在小路两边设下埋伏,轻轻松松便能将本方军队分隔打散,一个不巧就极有可能连山阴县的城墙都没摸到便只能草草退兵回去。

    故而孙浩指挥大军行进时候极为小心谨慎,总要再前头派出几批探子到前头打探,确实没有发现有敌军埋伏之后,才敢命令军队向前行动。大军行动时候,又要各部分军队紧密配合,宁可走得慢些,也不能给对手留下空隙。

    因此,金陵大营到山阴县五六百里的道路,岭南大军走了有五六天,还刚刚走过一半。

    在中军坐纛的郑谕有些沉不住气了。

    一来他立功心切,唯恐好不容易抓到行踪的秋仪之又转移出去,从此失去战机;二来他从小被养在王府,身娇体贵,吃不得在冬天长途行军赶山路这样的苦,想要尽快赶到目的地。

    于是他便反复催促孙浩加快行军速度,要争取在春节除夕到来之前拿下山阴县、活捉或者击毙秋仪之,即便来不及回金陵大营吃饺子,也不能在山阴县城下过年。

    起初孙浩还能凭着自己的老资格,将郑谕的命令顶上一顶。后来郑谕催促得越来越紧,孙浩自己也顶不住了,只好让前头探马简单侦查一番之后,便号令大军兼程向前。

    孙浩就这样提心吊胆地走了三天,终于从绵延不绝的山地丘陵之中绕了出来,来到山阴县城下。

    孙浩不愧“沉稳”之名,眼看山阴县就在自己大军嘴边,却不急着张牙去啃,却命令先头到达的部队在离开县城一里的地方安营扎寨,静候大军到齐。他自己则亲率亲兵扈从,纵马绕着山阴县城走了一圈,去探探敌军虚实。

    然而山阴县的形势却奇怪得很。

    若说对手听说自己大军压境有所准备,可城墙外头却没有部署半点兵力,就连坚壁清野也做得有些敷衍,依旧能寻到一些粮食物资。

    可若说是对手全无防备也不尽然,这山阴县的城墙却是切切实实加高、加固过了的,比起之前情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