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登场

    第二二五章 登场 (第2/3页)

 以桥代路的办法,造价翻倍也很正常!

    几乎在范院长说完,众人便知道为什么他的预算如此之大!

    不过在楚江河看来,这条铁路即便用以桥代路的办法,也不用花费50亿的预算!

    范院长讲解了不到十五分钟便下台了,除了以桥代路之外,第一勘察设计院的设计,没有什么亮点。

    随后便轮到第二勘察设计院上台,和第一勘察设计院相比,第二勘察设计院也是采用以桥代路办法,不过造价方面,比一院少一些。

    二院讲解完,随后轮到第三勘察设计院。

    除去报价离谱的楚潭铁路局设计分院外,众人看来,也就第三勘察设计院和铁道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资格争夺这条铁路的设计资格。

    毕竟两人的报价相近,至于楚江河的报价,没有足够的理由,一般都不会被采纳。

    因此,到现在,五大设计院还是没把楚江河放在眼里。

    三院的负责人是沈辉,他微笑着上台,环视一圈后,在楚江河那里停顿一会,才开口说话。

    “各位同志,我来讲解一些三院对这条铁路的设计,对于这条铁路,我们的办法是采用桥梁和路基相结合的办法修建。”沈辉道。

    其实在座的都是专家,根据各院的报价,基本上猜测到各院的设计方法。

    “对于地质不错的地方,直接采用路基,对于地质还算可以的地方,我们院采用换填两米到三米的办法,进行设计,对于地质条件太差的地方,采用以桥代路的办法设计。”沈辉道。

    这种办法,也算是最合理的办法,合理的同时,还省钱,毕竟相对来说,路基比桥梁省钱不少。

    相对来说,对原有地基进行换填,也比架桥节省很大的投入。

    “我院设计的铁路,之所以比已建的铁路长,主要是因为速度提升了,我们采用了更大的曲线半径。根据84年各院参加的研讨,如果列车的均速达到160km/h,那么最小曲线半径,必须在1200m以上,因此,在这次设计中,我们设计的曲线半径,最小1200m,最大3000m……”沈辉站在讲台上,说着三院的设计。

    对于84年的研讨,楚江河也知道,那时候,在铁道部的带领,五大设计院众多铁路设计老专家,清华大学、兰州交大、上海交大、西南交大等一系列大学教授,都参加了那次研讨会。

    研讨的内容,就是160km/h的时速,适合怎样的曲线半径,外轨超高多少,旅客坐在车内,才不会感到不舒服。

    经过一系列的计算之后,众人一直的认为,曲线半径在1200m以上,列车在经过曲线时,乘客才不会有不适。

    像上次在深潭铁路试运营起见跑出160km/h,楚江河坐在车上,明显感觉到不适感,有些人甚至想吐。

    同时,列车的震动也非常频繁,危险性很大。

    铁三院把这个考虑进去,显然对方真正用心了,相对来说,第一、二勘察设计院,却没有考虑到这么细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