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败寇

    成王败寇 (第3/3页)

    占尽天时地利优势的泽亲王轩辕清涣被太子灵澈极端冒险又巧妙无比的布局逼入了绝路,后世无数人评判此次政变,皆得出泽亲王刚愎自用难成大器之结果。太子轩辕灵澈的足智多谋再一次为世人称颂。

    至此,沧澜内患已除,开始走向漫长的复兴之路,史称“明月之变”

    轩辕清涣死后帝都的局势开始恢复平稳。年轻的太子却是下令厚葬了反叛的亲王。对于所有跟随过泽亲王的将领,仁厚的太子殿下竟然统统予以特赦,就连泽亲王生前最为亲信的统领任虚,都只遭受了贬为庶民之罪。

    对此举朝上下莫不赞美灵澈之仁德。然而还是有许多当初置身事外的大臣心内戚戚,不敢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再有任何动作。

    …………

    …………

    帝都,摄政王府。

    轩辕清渊默然的看着榻边站立的年轻人,宛如十多年前自己看着这个孩子一样。

    “灵澈…你父皇已经驾崩。往后沧澜的帝王就是你了。皇叔定然全力扶持你复我沧澜河山”

    “叔父…灵澈不想当皇帝…”

    “孩子…这是你的使命。是我沧澜数千万族人的期望”

    “可是别人说当皇帝很累呢”

    “是啊…很累啊…可是做什么不累呢?”

    十多年的岁月,发生了太多事,让这个本来只是称病的老人真正的病倒在榻上了。

    自己的亲生儿子在前些日子的权力斗争中已经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自己竟然却只是在一旁做一个看客…

    “叔父,今天是清涣下葬的日子…”灵澈看着病榻上的人缓缓道。

    “是么?”年迈的摄政王听到这个悲痛的消息反而莫名的笑了笑。

    下葬?自己的亲生儿子下葬他却不能看上一眼…如今的他可是一个叛贼的父亲…

    “清涣自小骄傲…从来都喜欢争强斗胜。果然…这辈子就败在了这一点上。”摄政王喃喃念道,老人的眼眶开始湿润起来。

    他是爱这个儿子的,以至于自己矛盾的在忠君和对儿子的爱中间盘桓不定。最后酿成了这一幕悲剧。

    灵澈默然,没有为这个老人的泪有所动容。

    “灵澈…你是我沧澜的新帝君…你打算怎么处置叔父呢?”摄政王问道,他浑浊的眼眸里有着一丝等待审判的无助。

    “灵澈想听过叔父的意思…”年轻的太子低头道,他低垂的眼睛看不出任何情绪,可一个审判者竟然在此刻询问着被审判者的意思,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诡异。

    “犯上作乱者,当诛…”摄政王笑道,干枯的声音让笑意变得死气沉沉。

    “灵澈想要一个说得过的局面…”太子微微摇头。

    “至少…能让她安心”

    “你果然全都是顾及着明穗…”摄政王的眼里有了一丝暖意。

    “或许也只有她才能够让你这颗心有所动摇吧?”

    “还望叔父成全。”灵澈不置可否,眼里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让轩辕清涣仿佛看到许多年前那个不肯称帝的小孩也是同样的执着。

    “灵澈…当年不肯称帝,是怕沦为叔父的傀儡么?”老者忽然开口问道,话语有大逆不道之嫌。

    可年轻的太子没有在意这份大逆不,他深吸一口气,对着老迈的摄政王点头。

    “舒洵和我说过,所有的改变只能在事实形成之前。虽然那时候灵澈年幼,但是总觉得他说的是对的。”

    “这样啊…”榻上的老人叹了口气。

    “叔父果然没有看错你,你是沧澜注定的帝王,命运所托的救世主。”摄政王浑浊的老眼露出一丝欣慰,他朝着灵澈笑了笑,笑得*却又无助。

    “既然如此…便让老臣为新帝君最后做一点事情吧。殿下可以离开了,老臣不会让你失望的。”

    摄政王最终挥了挥手,示意着灵澈离开,随后他沉沉闭上了眼,再也没有说话。

    灵澈闻言默然,从病榻旁的座椅上起身,随后,他竟是朝着榻上的人跪拜着磕了个头才缓缓退去。

    “谢叔父成全。”

    沧澜历八百六十年元月十九。在泽亲王轩辕清涣下葬的当天,年迈的摄政王轩辕清渊因止不住悲痛,病情加重薨于府中。

    太子灵澈念在摄政王数十年来为沧澜基业呕心沥血。不顾群臣反对将摄政王予以国葬。葬期定于元月二十二。

    次日,同样年迈的开国功臣丞相曹鸣请求告老还乡。在文武百官倾力挽留的情况下,太子殿下再一次不顾及群臣颜面应允了曹鸣的请求。同时任命了从未有过一官半职的舒洵暂代沧澜丞相之位。

    元月二十五,太子灵澈下令将所有帝都官僚门阀军征兵入伍编入正规军。对于这关系到官僚体系中各级成员切身利益的决定,出乎意料的竟然无任何大臣反对。

    凡是稍有政治眼光的人,都接受了一个事实。沧澜朝堂曾经两大派系之一的丞相党派在曹鸣隐退之后也悄然消散。朝廷的权力,空前的集中到了那个不过二十岁的年轻太子手上。

    元月三十日,暂代丞相的舒洵推出十七条变法之道,内容涉及农耕,税赋,军法,管制。太子灵澈应允。史称“涅槃新政”从中央到地方莫不敢怠慢,一时间变法之风吹遍整个沧州大地。

    二月一日,丞相舒洵联合文武百官九十五人,联名上书《明帝表》恳请灵澈登基。遭灵澈婉拒之后,百官于龙徽宫跪天祈求圣意应允。太子灵澈怜百官之情无奈通允,史称“百官劝政”

    二月十五,政变在帝都的影响已经迅速的被平复下来,沧澜迎来了最为重要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