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经帖题算是过了

    第五十五章经帖题算是过了 (第2/3页)

,苏木之所以断句,那是下意识所为,这也是现代人写作的习惯,倒不是有意炫耀。他进考场之前,两个女孩子又哭又闹,搞得人尽皆知,此刻惟恐不低调,又怎么会在关系到自己前程的科举场上出妖蛾子?

    不过,歪打正着,让柳知府对他的观感好了许多。

    可惜柳知府并不知道,现代出版的古文典籍中的标点都是经过近现代无数国学大师们斟酌推敲过无数次才最后定案的。这几题以前的那个苏木早已经背得熟了,现在的苏木在大学里研究的就是这个,也读过几次,两个身体的记忆一对照,就随手写了出来。

    可以说,他的断句融会了从民国到现代无数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柳知府看得不住点头,越看下去,心中越惊。通常是一句话他以为自己已经完全理解了,可苏木空上一格,却变成另外一种模样。看似意思大变,可微一琢磨,却别有一番滋味。

    “恩,本府刚到保定,还没来得及与地方上的饱学大儒交流,以后得闲,倒是要同韶老夫子多多交流。”

    作为一府之尊,又是本次府试的主考,老这么站在苏木身后看卷子不成体统,也有舞弊情疑。

    柳知府只能按捺住心中的期待,抬头看了看其他考生。

    考场里一片静谧,三四百名考生都将头埋在考卷上,但表情却各有不同。

    有的考生写得非快,只片刻就将第一题写完。不过看他的衣裳和双手,已粘满了墨汁,看起来很是狼狈,估计是个毛糙之人。

    有的考生写得很慢,写上一句话就停下来,咬着笔杆子皱起眉头,老半天才再次落笔。就仿佛手中的笔重逾千金,每写一个字都要耗尽全身力气一般。

    更有童子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看着前面发呆,目光空洞麻木,不用想,肯定是记不去这段文字。

    像苏木这种不紧不慢地答题,一脸从容淡定的并不多见。

    柳知府禁不住感叹一声:这童子试真是乏味,什么人都能进考场来。不像有功名的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