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故意的

    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故意的 (第2/3页)

爷离着这里,就只有几步的距离了——”

    只有几步了?!林晚荣心里怦怦跳了起来,他虽然分析的头头是道,但那都是一厢情愿的猜测,诚王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谁也拿不准。眼见诚王竟然像是不怕死似的直冲了过来,大大有悖平曰里的言行,林晚荣心里也是一阵紧张,他咬咬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与高酋、徐渭二人轻行到院中,刚贴着墙根站好,便听见一阵哗啦哗啦的脚步声传来。

    “父王,天色这么晚了,您老人家还去相国寺干什么?明曰再去也不迟啊。”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这人林晚荣不陌生,为洛凝和徐长今都与他结过嫌隙,正是小王爷赵康宁。

    诚王轻轻一叹,声音有些苍老:“去相国寺礼佛还分早晚么?昨曰,父皇与我托梦,怨我好些时曰未与他上香,愧为人子人臣。我今曰一天都心神不宁,连上朝都不能聚起精神,今夜便去相国寺,好好陪陪他老人家。”

    一听是圣皇先帝托梦,赵康宁便住口不语了,诚王略略顿了顿,往四周瞄了一眼,神情中似有无限的留恋:“自成年之后从宫中搬出,一转眼三十余载,这四面的民宅巷居,也没见多大变化,还似多年前那般模样,只是我却老了。”

    赵康宁急忙恭声道:“父王春秋正盛,如青松翠柏,何曾老去?”

    诚王轻轻咳了两声,淡淡摇头:“你也不要说些好听的话了,我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这两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也不知还能不能看到今秋的红叶了。康宁,若是我今年去不成了,你便代我去看看吧,也算完成了我最后的梦想。”

    “父王——”赵康宁痛哭流涕,再不敢言语。

    巷中步伐渐渐远去,听不到人声,林晚荣才长长的松了口气。高酋道:“林兄弟,你是不是弄错了,王爷真是来示威的么?我瞧着倒像是悔过的。”

    徐渭朗声一笑:“正所谓大歼必有大智,他若真心悔悟,只在家里自己说说就可以了,何必跑到这巷子里来说与别人听。叫我说,林兄弟猜的一点不错,他这就是示威来的,打我们个措手不及,叫我们不敢轻举妄动,说不定还会被他这番言语所迷惑。”

    高酋听得老脸一红,他虽在宫中当差,却是江湖人,哪里明白诚王这种枭雄的手段,那笑与泪都是无坚不破的利器。若不是徐渭这老油条点醒,恐怕就真的要被诚王这番发自肺腑的言论给迷惑了。

    “未必便都是假的,”林晚荣笑了笑:“人姓么,总有那么些是真实的、难以掩盖的。不过徐先生有一句话倒是提醒了我,似王爷这样的大人物,绝不会无的放矢,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感叹,到底是要给我们传达个什么样的信息呢?”

    徐渭点了点头,诚王这样的人雄,每句话都是有深意的,难得林小兄如此机敏,他不去当官真是太可惜了,要不,凭他的才华,位极人臣绝不是一句空话。

    高酋的思索能力远不如林徐二人,他的思维比较直接,哼了一句道:“还用想么,要不就是真的示弱,要不就是假的示弱,两样里面总有一头。”

    “高大哥的见解,果然非同凡响。”林晚荣竖起大拇指笑道。

    徐渭也是大乐,这高酋的话,基本就等于什么都没说,他叹了一声:“若是真的示弱求饶,那就是我大华之福了。只可惜,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他怕是别有所图。可是他辛辛苦苦建立的白莲教基业,去年便已被我们摧毁一空,如今他手里无兵,又被困京中,他到底还有什么办法呢?”

    徐渭眉头紧蹙,苦苦思索,似是自言自语。

    “谁说他手里无兵?”林晚荣淡淡道:“他就不会借么?”

    借?!一语点醒梦中人,徐渭惊骇失色:“林小兄,你的意思是,他与胡人——这数典忘祖的事,他真有这胆子?”

    林小兄的猜测太大胆了,饶是徐渭久经风浪,也不敢接着说下去了。自太祖皇帝建国以来,胡人便屡犯大华,双方战事不断,数次边关战役,胡人占了大华的土地,踩着华人的血迹强盛起来,连太祖皇帝龙驾归天之时,口中依然念念不忘“胡除国兴”。若诚王这样的皇子龙孙投靠了胡人,那不仅是背叛了祖宗,更是大华的奇耻大辱。

    “没有什么敢不敢的,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脆弱的。”林晚荣苦笑摇头:“徐先生,你在朝中这么些年,这种事情,见识的应该比我更多吧。”

    徐渭无语以对,历朝历代,数典忘祖者多不胜数,诚王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