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长驱千里不可挡(四)

    第七十四章 长驱千里不可挡(四) (第2/3页)

后为他赐下谥号为献以表彰他入仕以来的功绩。其子公孙度继承平津侯之位后,刘彻还特令少府协助平津侯府安排公孙弘的葬礼,让他葬在茂陵附近以为陪陵。公孙弘死后哀荣已极,几乎不输于他生前的风光。

    李希沉默地望着一边的烛台,心想着,公孙弘死去的前后诸事,想着他地死会给这个大汉的朝局带来什么样地变化。

    丞相之位自然需要人去填补,只是这个人,到底会是谁呢?

    “夫君,怎么还不休息?”张萃夜间醒来却发现李希一语不发地坐着。

    “萃萃,”李希低头望着她,脸上浮现一丝温柔的笑,说道,“你管自己休息吧。今天入宫陪了阿娇一天,也累了。”

    “妹妹虽然回了宫,可是性子却没有变,待我也很是尊重,倒没有真受什么罪。”张萃摇了摇头,随即眼睛忧心地望着李希,说道,“公孙先生去了。朝空缺下来的这个位置,想必有很多人都在窥视吧?”

    “嗯。”李希并不否认,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并不是个无知妇人。

    张萃低眉说道:“如今朝受到陛下重视的能吏不多,你觉得他到底会挑选谁来坐这个位置呢?”

    李希站起身,披上一件淡青色外衣,走到窗边,说道:“太常绳侯周平不过是继承祖荫,卫尉张失期有罪,自然是略过不提,郎令李广作战不利,大行令李息不过是一介武人,这二人想必陛下也不会考虑。主爵都尉朱买臣为人过于尖锐,少府赵禹略显平庸,亦担当不起丞相大任。放眼整个朝廷里,有希望的只有三人。

    “哪三人?”

    “右内史汲黯,为官多年,素有清名,且为人老成持重,当得一个稳字。廷尉张汤,主理廷尉府,熟谙律法,雄心勃勃,当得一个锐字。御史大夫李蔡,由武官入仕,善体圣意,又是说一知十的性子,当得一个慎字。”李希淡淡地说道。

    张萃听完之后

    着问道:“夫君怎不说自己?身为尚书令的你,可是信的臣子啊。”

    李希转头看到妻子眼戏谑的光芒,便知道她这是有意戏耍,回瞪了她一眼,无奈地说道:“你啊,若是要提醒我此非争名位之时,大可开口直说。”

    张萃呵呵一笑,将头靠在李希的肩上,柔声说道:“关己则乱,我是怕夫君得失心太重,反而看不清楚,幸而……”

    李希微微用力,将张萃抱到怀,说道:“小皇子才一岁,日子还长着呢。”

    张萃靠了一会儿,说道:“夫君,你说这三人,谁会成为大汉丞相呢?”

    “谁也不会。大汉此后,至少在当今这位在位的期间内,是不会再有真正的丞相了。”李希摇头说道。

    张萃不解地抬头望着李希。

    “经过这些年,其实国策的真正决策者早已经由外朝的丞相及其属吏改为内朝诸参议了。所以当初主父偃能够以太大夫的身份横行霸道,其实仗的正是内朝顾问的身份。而我的地位能够凌驾很多朝臣,甚至卿之上,也是因为亲近陛下,备位内朝的关系。”李希悠悠地解释道,“公孙大人入仕后,一直很谨慎地把握着内朝和外朝的关系,而陛下也十分信任他,所以这些年来,才可以相安无事。如今他去了,陛下只会将更多地权力都收归内朝。”

    张萃摇了摇头。说道:“照你这么说,丞相这位置竟然会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吗?”

    “摆设倒也未必。这到底是外朝第一人的位置,还是很多人眼炙手可热的好位置啊。只是从今以后,这个位置只怕会比针垫更令人感到棘手,稍有不慎,便有杀身之祸。”李希说道。

    张萃忽然觉得自己抓住了些什么,猛地抬头说道:“这么说,张汤是绝对不可能当上丞相的?”

    李希微微一笑。说道:“不错,张汤虽然有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