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日 第八十章 血火南海

    灭日 第八十章 血火南海 (第3/3页)

空气中充满了死亡的气息。激烈的空中争夺战逐渐进入白热化,每一分钟都有年轻的心脏停止跳动,熟练的空中翻滚和俯冲不是在炫耀技术而是在躲避死亡,银白色与墨绿色交替成为攻击者。双方的新生力量源源不断从各自地航空母舰和陆上基地飞来,一队战机的加入随时能够改变这微妙的战局,而一队轰炸机的靠近很有可能在瞬间成为对方的猎物。——就在空中战场西南方数十海里处,远征者的舰队义无反顾的向着战场逼近。在这排成四列战斗纵队的舰队中,由超级战列舰“威廉大帝”号、战列舰“伊斯坦布尔”号、“伟大莘命”号组成的第二纵队是实力最为雄厚的,正是它们对日军在东南亚的海上力量构成了绝对的心理震慑。自从德军发动新一轮攻势以来,可怜的日本特遣舰队就一直躲藏在马尼拉港内。

    战列巡洋舰“暴风雪”号、重巡洋舰“普里茨”号、“沃杰宁”号以及战斗巡洋舰“外援”号组成了德土联合远征舰队的第1机动纵队,值得一提的是“普里茨”号也是一艘沙恩霍斯特级重巡洋舰,目前一共有4艘这一级战舰在德国海军中服役,而尚在船台上的4艘也将于年底之前竣工。此外,“外援”号原本是日本海军定购的拳手级战斗巡洋舰,不过随着战争的爆发,这艘战斗力不俗的战舰也就理所当然的被德国海军没收,经过半年多的整军备战,这艘巡洋舰终于出现在了日军的对立面,桅杆顶部飘扬着令各国海军胆寒黑兀鹫十字海军旗。

    每当一群伤痕累累的战斗机返回位于第3纵队的四艘航空母舰时,新的航空梯队就会迅速上去补充他们的战位。重型航空母舰“格涅奥马尔”号、中型航母“普劳恩”号、“塞缪尔”号以及护航航母“伊兹密尔”号总共载有235架舰载机,其中有22架战斗侦察机和152架战斗机,强大的护航阵容足以让驻守菲律宾的日军第9航空军相形见拙。

    “第1、2纵队加速前进,3、4纵队以防空阵型居后!”

    意味着海战开始的命令由德土联合远征舰队第一指挥官萨里安德尔下达,这位土耳其上将曾在黑海战役中指挥过德土联合舰队,能力得到德国官兵的认可,而在目前这支德土联合远征舰队中,土耳其海军派出的舰只超过一半,德国最高统帅部便顺水推舟的将指挥官一职让给了土耳其人。

    随着一艘艘身躯庞大的战舰开始加速,黑兀鹫十字海军旗和红色新月五星旗在风中洌洌作响,德国这个曾经单一的陆上强国早已在海陆空三界确定了自己的优势,人称“欧洲病夫”的土耳其也在民主莘命之后焕发了新生,两支强而有力的舰队在这遥远的南海上攒成了一个拳头。

    整整一个下午的炮击令巴拉望南部海滩成了人间地狱,日军构筑的滩头防线根本经不起对方战列舰的猛烈轰击,当数千德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乘坐登陆艇冲上海滩的时候,日军的抵抗微乎其微。和往常一样,更多的日本兵躲进了深深的掩体或是郁郁葱葱的密林,尽管德军很快将两栖装甲车和轻型坦克运上岛,但日军抵抗的顽固程度还是让德军头疼不已。

    由于德国在远东的两支舰队——希佩尔舰队和施佩舰队的牵制,日本海军根本无力派遣主力舰队南下,没有海军护送,驻守吕宋岛的日军主力根本无法派遣部队增援巴拉望,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岛上的日军部队被德军一口口蚕食掉。尽管如此,岛上近万名日军还是坚持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并且让登岛的德军官兵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虽然扫清岛上残余日军的战斗并不顺利,紧随登陆部队上岛的德国工程兵却显示出了极高的效率,三座供远程轰炸机起降的大型机场、三座中型机场以及一些小型机场很快完工,有了这座的桥头堡,德、土空军轰炸吕宋、棉兰等日军占据岛屿的距离被大大缩短。等到日军被彻底驱逐出巴拉望的时候,进驻这里的德国和土耳其轰炸机已经超过700架,就连道尼尔101这种中程轰炸机也能够对马尼拉及周边目标进行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