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人生专列第几节(56~60)

    第276章 人生专列第几节(56~60) (第2/3页)

   在工作上,他精力过人,实验室的灯光常彻夜不熄。他独辟蹊径,后来居上,一跃成为激光制冷技术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在生活上,他淡泊名利,宠辱不惊。身为知名教授,不追赶名车,常骑一辆红色卧把自行车上下班。朱棣文忙碌地工作,但从不忘运动。他认为运动可使人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更好地思考问题。

    兴趣,坚持和开放的头脑,是朱棣文成功的秘诀。朱棣文曾深有感触地回忆说:“好的教育应该是让你自由寻找那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人脑当成一个容器,往里填东西;好的教育还在于让人批判性地思考,敢于质疑前人。”

    欲成功,不一定得上名校,普通私立高校(他就读的罗彻斯特大学属于普通私立高校)一样能成就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教育不是灌输,不是一言堂,不是此地黎明静悄悄,是启发,激励,是培养兴趣,放手创新,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57.偏才成就大师

    “五四”风云人物,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棋手罗家伦上北大时,数学成绩零分,其他各科成绩平平,作文满分,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罗家伦进北大文科学习。

    著名文学家钱钟书先生,上北大时,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数学15分。罗家伦在钱钟书的名字上大笔一勾,破格录取。国学大师季羡林,报考清华大学时,百分制的数学考卷,只考了4分,被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录取。

    闻一多报考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英文考了零分,但因一篇写得洋洋洒洒,气势不凡的《多闻阙疑》被破格列为备取第一名。

    著名文学家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数学也是得了个零分,但因为他的一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得到主考老师闻一多的赏识,被破格录取。

    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的姐姐张允和,报考北大,数学零分,其他科目较平均,但因作文受到胡适的赏识,破格将她录取。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文史,英语都得满分,但数学零分,在胡适的大力争取下,清华首开特例,破格录取了吴晗。

    大师已去,但当时破格录取偏才的风气值得后人思索。有权威人士调查发现,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每年都有许多门门皆优的状元考进北大清华等名校,但三十年过去了,能在自己的学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