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纳粹启动核武工程

    第15节 纳粹启动核武工程 (第2/3页)

还有费米、玻恩、泡利、德拜,以及不久前仓皇出逃的玻尔等世界顶级科学家。但是,德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化学工业,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大战前德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总数是美国的3倍。原子裂变现象的发现者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噢,还有刚才争功的迈特纳女士都还在德国,还有劳厄、波特、盖革、魏扎克、巴格、迪布纳、格拉赫、沃兹…… 此外,在帝国新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在德意志帝国成为横跨欧亚非大帝国的鼓舞下,一些科学家历经艰难回到了帝国怀抱,比如哈恩博士的助手莉泽女士就回来了。还有瑞士、法国、俄国的科学家也我会助我们一臂之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20 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海森堡,何愁大业不成?何愁青史留名?

    掌声雷动中,刚被希姆莱唬得灰头土脸的海森堡站起来向元首致意,也心有余悸地向希姆莱行注目礼。

    第三、资源和设备领先。

    世界最大的铀矿捷克克罗斯尼山铀矿在我们手里,乌兹别克塔什干附近的塔博沙瑞铀矿也被我们占领,捷克拥有几千吨的铀矿,在乌兹别克拥有一千吨的铀矿,按纯度0.1%计算,可以浓缩出好几吨的铀235。这是多么大的优势啊?这是上天对德意志民族的馈赠。我们在巴黎、俄罗斯都有回旋加速器,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以西100多千米处的里尤坎,有欧洲著名的大型电化学联合工厂,它生产的重水战前就供应德国。

    讲到重水时希特勒咆哮起来,让人听得毛骨悚然:“重水工厂方圆五十公里的地方都是军事禁区,凡是擅自闯入的,不管是探险还是滑雪,一律格杀勿论。凡是玩忽职守的一律枪毙。”

    “可以考虑让党卫军去守卫。”希姆莱插言。

    “每生产出十加仑重水就派专机送到国内来,不要留在工厂,免得夜长梦多。”施佩尔也不甘寂寞。

    希特勒继续娓娓而谈:

    东线停战为集中力量制造核裂变武器提供了物质条件,不光是省却了巨额战争费用,广袤无垠的土地为帝国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建造铀反应堆,第聂伯河大型水电站将供应大部分电力供应,北冰洋新地岛南部将成为核武器试爆基地。

    当然,制造原子武器面临着巨大困难,很多东西德国和欧洲还无法制造,比如冷却用的炭片,提取和转化用的金属板,还得修建大量的电磁分离工厂,这些都需要举国之力,刻苦钻研攻克难关。成立隶属军备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原子能开发委员会,施佩尔任主任,海森堡、哈恩为副主席,海森堡任常务副主任,统领*制造,为此,授权施佩尔和海森堡有优先调配帝国及占领区一切人力、资源的权利。

    讲的人口讲指画、口角生风、口吐珠玑、口干舌燥地讲,听的人口呆目钝、口耳相传、口服心服、口碑载道。他们早就知道全能的元首绘画、文学、音乐、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样样精通,眼下目睹了万能的元首讲起最隐晦的原子物理也口若悬河,他描绘的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烂的发明,以及名扬四海的光辉前景,让他们这些世界顶级的专家教授心旷神怡,热血沸腾,激动得语无伦次。会场变得轻松起来,只有海森堡抬着个苦脸瓜低头望着自己的裤裆发呆。

    元首以为他为钱担忧,狡黠地望着他:“制造原子武器耗资极大,你先报个数字。”

    海森堡抬起头小心翼翼地喃喃细语:“需要很多的钱,我怕……”

    希特勒慢慢伸出两根手指头,海森堡面无表情地说:“200万?”

    “太少,再猜。”

    海森堡拘谨里包含着一丝笑意:“2000万?”

    “太少,再猜。”

    海森堡猛然抬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