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军用航空发动机(一)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我国的军用航空发动机(一) (第1/3页)

    2009年是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大庆时刻,随着歼-10的大量列装,中国空军不仅获得了进入21 世纪的主要装备,中国航空工业也在此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科研人才.但最为遗憾的是:歼-10最为关键的部分--发动机仍然采用的是原装俄罗斯发动机AL31系列,这成了航空工业几十年的心痛.

    中国飞机的“心脏病“

    我国航空兵主力作战型号基本采用的是国外动力系统,目前除了装备“太行“发动机的少量歼-11B战斗机使用国产动力系统外,所有的新研军机都是买装或仿制国外的发动机.“飞豹“战斗轰炸机使用的是仿制英国“斯贝“发动机的涡扇9-“秦岭“.可以这样说,我国航空动力工业还未向我国航空兵提供过任何一型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型号,也从未有过一个航空发动机型号走完过预研-试制-验证-立项-详细设计-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的科研过程.

    航空发动机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成为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可以说,没有国外动力系统,我国的航空兵主力就无法升空作战!这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和平崛起来说,绝对是一个极为严峻的现实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航空发动机是地球上技术水平最高、核心技术门槛最严格、涉及理论最高深、整体结构最复杂的工业产品,号称是“工业之花“.航空发动机与航天工业产品火箭发动机不同,火箭发动机是一次性产品,而且最多工作数百秒,并不需要非常强大的材料和工艺技术.而航空发动机,尤其是战斗机使用的涡喷涡扇发动机,其不仅仅寿命长达数十年(依照发动机寿命和各国空军飞机使用情况),而且工作环境恶劣,工作状态改变频繁.

    比如美国三代动力系统的第一个作品F100-PW-100,其研制之初没有充分估计到航空发动机工作状态转换问题.装备部队以后,在战斗训练过程中,飞行员常常需要发动机在最大工作状态和最低转速之间频繁转换,结果F100-PW-100出现了大量问题,也成就了F-15战斗机经常性的“趴窝“.因此航空发动机研制需要大量的实验去模拟实际使用,更需要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去成就航空发动机这个工业桂冠.

    这个亏我们吃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