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刘备伐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2/3页)

    (二)蜀国当时的领土主要由荆州和益州组成。蜀国虽然没有控制整个荆州,但在荆州的势力范围至少也占其全国实力的四分之一,而且荆州是蜀国发家基础,蜀国在荆州地区经营多年,民心依附,加之荆州地区物产丰饶,人杰地灵,诸葛亮、蒋琬、马良、魏延、黄忠等皆是荆州人氏,为蜀国提供了丰富的后勤资源和治国人才。同时,荆州地区是蜀国两路北伐的根据地之一,关系着蜀国的北伐大业,现在被东吴夺走,直接导致了蜀国两路北伐的破产,对蜀国长远利益的负面影响甚巨,加上上庸失守,张飞被杀(凶手还逃到吴国),这些因素使刘备必须讨伐吴国。

    其次,分析一下蜀国伐吴的可行性

    (一)蜀国经过多年南征百战,发展迅速,特别是夺取西川和汉中之后更是实力大增。此时,蜀国人口已经近百万,军队已经发展到十余万,加上刚刚击败曹操,士气正旺。况且,这次是吴国背约在先,蜀国出师有名,以“复仇”为名更能激起广大荆州兵将的战斗力,此时讨伐吴国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二)诸葛亮北伐时,出动了十万人,吴国虽然不如魏国强大,但实力与蜀国也在伯仲之间。刘备此次伐吴仅带马步军四万人,可见他的目的并非真想吞并东吴,只不过是想夺回荆州而已。不然,以此时蜀国的实力,刘备足可以调集十万左右的大军。刘备久经沙场,不可能不知道以四万人的兵力是不可能彻底击败东吴的。同时,他也了解此时不能和东吴过分纠缠,否则最后得利者不是蜀国也不是吴国,而是在中原虎视眈眈的魏国。吴蜀两国的实力本来就远远弱于魏国,如果再拼个两败俱伤,那两国都难逃被魏国灭国的命运。刘备此次伐吴,身边的主要将领以张南,冯习,傅刖等中青年将领为主,诸葛亮、赵云、马超、魏延等人全都留守。此举的目的一是可是在实战中发掘蜀国新任将领的才能,刘备刚刚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