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三国文化

    (转帖)三国文化 (第2/2页)

国的资料已经很多了。为了注释《三国志》,他收集了三国时期的原始材料达一百五十多种,博引各家著作的原文,注文字数约超过《三国志》的三倍。裴松之认为不可靠的材料只列出来而不评说,认为可靠说明道理。所以后人读《三国志》必读裴注。

    5.南朝宋时期上层人事刘义庆作《世说新语》,着重记载魏晋名公士族的言谈轶事。

    6.隋炀帝时已有曹瞒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水上杂戏。

    7.唐朝李商隐的《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以看到,当时已用三国人物作为笑谑的材料。

    8.评书的前身叫做说话,在宋朝出现,当时说三分是比较流行的。说三分的艺人挣得应该比别的说话艺人挣得多。

    9.元朝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三国的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同时出现了很多很多有关三国的剧本。

    10.元末明初中国非常伟大的文学家罗贯中在上述史书、杂记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受百姓欢迎的著作——《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出现以来人们对三国文化的研究不断重视,深入。

    11.在当代三国游戏(硬盘游戏如《三国志》系列《三国群英传》系列,网络游戏如《QQ三国》《三国策》)、三国恶搞作品(包括文学作品如《水煮三国》,动漫影视作品如《Q版三国》)不断更新换代。易中天教授也由于品三国而倍受关注。当然,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经常由于服务于商业而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