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名词索引——【宫】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紫禁城名词索引——【宫】 (第1/3页)

    【乾清宫】

    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永乐20年毁于大火,正统5年重修竣工,正德9年放烟火不慎,将乾清宫和坤宁宫同被烧毁,正德14年重建二宫。万历24年二宫又被烧毁,万历26年竣工。清代嘉庆2年发生火灾被毁,次年竣工。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顺治帝书写的“正大光明”匾(明代为“敬天法祖”)。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东南角铜鹤、日晷各一;西南角铜龟、嘉量各一。月台前设鎏金香炉4座,两旁江山社稷金殿2个,灯杆石座共4个,院四周大缸16口。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

    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康熙61年春和乾隆50年各举行一次千叟宴。

    雍正元年曾下诏,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存放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康熙、乾隆两朝这里也曾举行过千叟宴。

    【懋勤殿】

    位于乾清宫西廊庑,清康熙皇帝冲龄曾读书于此。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基命宥密凡图史翰墨之具悉贮焉,是为内廷翰林兼直之所。”《养吉斋丛录》也云:“懋勤殿为乾清宫西庑之中三楹,内悬基命有密额,圣祖冲龄读书于此。后为内延翰林修书人直之地,度藏书画及文房四事等,则宫殿监司之。”“凡文房四事,由各处呈进,备用频赐各件,皆存懋勤殿库,本殿监典守之”。总之,懋勤殿除承值供御之文房四事外,“康熙时,九卿科道或在懋勤殿召对,进讲则在懋勤殿为多”,“帝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经义”等。据西方传教士张诚记载,康熙皇帝“在算盘上运算,竟比安多神甫用我们的办法算出数字还要快“。在清乾、嘉时,懋勤殿还庋而御府文房玩品等。“懋勤殿”是专为皇帝贮放图书翰墨,供其政余读书之处。

    【端凝殿】

    位于懋勤殿东面,是皇上所有衣物袍带贮存之处。

    【昭仁殿和弘德殿】

    乾清宫东西各有一朵殿,亦称夹室,东为昭仁殿,西为弘德殿。两座朵殿南北各有红墙围成独立的小院(明代用斜廊)。

    乾清宫东侧的昭仁殿,是自乾隆以后,历朝皇帝在宫内的一所书房,以前人们只知道它曾藏有著名的《天禄琳琅》丛书(即宋、辽、金、元、明版的旧书,属大内秘籍),谁也没有想到,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当年所写奏折,有些竞躲过了慈禧的查抄,安全地在这里静静地躺了26年!直到1925年溥仪出宫,它们才被清室善后委员会查出,编入《故宫殿本书库现存书目》。左为室,而敞其右,后有小轩,侍臣值庐在门外东侧。明末帝崇祯曾在此殿手刃女儿昭仁公主。后庑共三间,有匾“慎俭德”,全院配有12名太监负责扫洒。

    乾清宫西侧的弘德殿,是皇帝视事的一个场所,明代曾设孔子牌位,作为皇帝的课堂,有讲官负责讲授经典,同治皇帝曾在此上课,为避蚊虫,每到阴历四月就搭天棚,至九月撤棚。

    【南书房】

    南书房位于乾清门内西廊庑下,设于康熙十六年,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以待,名南书房。在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康熙帝亲政以后,朝廷的权力一则受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国家大事需经过王大臣会议,而这些满洲王公贵族地位较高,有时与皇帝意见发生矛盾,皇帝也不得不收回成命;二则内阁在名义上仍是国家最高政务机构,控制着外朝的权力,康熙帝为了把国家大权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决定以南书房为核心,逐步形成权力中心。雍正朝自军机处建立后,军机大事均归军机处办理,南书房官员不再参预机务,其地位有所下降。但由于入值者常能觐见皇帝,因此仍具有一定地位。

    【上书房】

    上书房是皇子皇孙上学的地方,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建于雍正初,门向北开,共五间,凡皇子年界六龄,即入书房读书,一般派满汉大学士一人或二、三人为上书房总师傅,并设汉文师傅若干人,称为“谙达”的满蒙师傅若干人,均多以贵臣充任,又有内外谙达之分,内谙达负责教授满蒙文,外谙达教授骑射。总师傅有事则来,不必日日入值。师傅们轮流入值,与皇子皇孙们相见,仅以捧手为礼而不下跪。每日寅时(凌晨3:00-5:00)来到书房早读,卯时(凌晨5:00-7:00)开课,午时(11:00-13:00)下学。各大节日放假一天,暑期上半课。

    皇子皇孙们对师傅极为尊重,例如嘉庆帝的师傅朱文正(朱珪)入值上书房十余年,乾隆帝崩,嘉庆帝急召他入京,至京哭临,嘉庆帝执朱珪手哭失声。命值南书房,管户部三库,加太子少保,赐宅第于故宫西华门外。后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朱珪逝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便步入,并哭之深哀,特谥文正。这段师生情谊当时传为佳话。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七,乾隆帝偶查上书房师傅入值门单,发现自二月三十日至三月初六共七天里,所有师傅竟都没有到职,乾隆对此师傅失职和皇子皇孙逃学行为极为愤怒,遂召集军机大臣询问,又将旷职师傅狠狠训斥一通,下令将两名满籍内阁学士革职,后来觉得不妥,又采取宽大处理,将两个革职的师傅先打四十大板,仍留上书房行走,以观后效。上书房师傅挨板子,清代历史仅此一次。

    【慈宁宫】

    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是在仁寿宫的故址上,并撤除大善殿而建成。万历年间因灾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康熙二十八年、乾隆十六年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

    慈宁宫门前有一东西向狭长的广场,两端分别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慈宁门位于广场北侧,内有高台甬道与正殿慈宁宫相通。院内东西两侧为廊庑,折向南与慈宁门相接,北向直抵后寝殿(即大佛堂)之东西耳房。前院东西庑正中各开一门,东曰徽音左门,西曰徽音右门。

    正殿慈宁宫居中,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当中5间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两梢间为砖砌坎墙,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阶,左右各出一阶,台上陈鎏金铜香炉4座。东西两山设卡墙,各开垂花门,可通后院。

    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泰昌元年万历帝郑皇贵妃、昭妃等人曾在此居住。天启七年明熹宗卒,其皇贵妃等人移居此处。

    清朝顺治十年,孝庄文皇后始居慈宁宫,自此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太嫔等人随居。

    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若皇太后薨,梓宫奉安于慈宁宫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礼。

    【承乾宫】

    是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八月更名承乾宫。清沿明旧。顺治十二年重修,道光十二年略有修葺。

    宫为两进院,正门南向,名承乾门。前院正殿即承乾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内外檐饰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槛墙、槛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窗。室内方砖墁地,天花彩绘双凤,正间内悬乾隆皇帝御题“德成柔顺”匾。殿前为宽敞的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崇祯七年安匾于东西配殿曰贞顺斋、明德堂。

    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建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饰以旋子彩画。后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建福宫】

    建福宫位于内廷西路西六宫西侧,清乾隆七年利用乾西五所之西四所及其以南的狭长地段修建而成。嘉庆七年重修。建福宫为一南北狭长的院落,东西宽约21m,南北长逾110m。整座院落从建福门起,以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和静怡轩4座重要建筑为核心,依次构成4进庭院。建福门是建福宫正门,位于南端宫墙正中,门内即第一进院落,抚辰殿居中而立。抚辰殿后即建福宫,其间以宽阔的甬道相连。抚辰殿后檐廊与建福宫前廊东西各接转角游廊9间,围合成廊院。建福宫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绿剪边卷棚歇山顶,檐下施斗拱,前后檐明间各安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次、梢间前檐为槛窗,后檐为砖墙。室内明、次间以槅扇分隔,形成“一明两暗”的格局。明间后檐金柱间亦设槅扇,槅扇前设宝座,上悬乾隆御书“不为物先”匾。所有槅扇均为黑漆描金,槅心为双层灯笼锦棂条,中间夹纱,裙板、绦环板均绘五彩吉祥图案,工艺十分考究。东、西两次间后檐分设红漆描金炕罩和落地罩,西次间落地罩内供奉神位。房顶设软天花,顶棚及墙壁通贴团花图案银花纸。建福宫内装修色彩丰富,做工精致,是紫禁城建筑室内装修的代表作。由建福宫两侧游廊穿行可至第三进庭院,院中央即惠风亭。亭之北以红墙隔出最后一进院落,院中的静怡轩、慧曜楼后来划入西花园(建福宫花园)内。建福宫初建时拟为乾隆皇帝“备慈寿万年之后居此守制”之用,后因故未行。乾隆帝十分喜爱建福宫,时常到此游憩,吟咏亦颇多,著名之作有《建福宫赋》、《建福宫红梨花诗》等。后清宫定制每年嘉平朔日(腊月初一)皇帝御此宫开笔书福,以贺新禧。咸丰皇帝曾奉皇贵太妃在此进膳;孝德显皇后、孝贞显皇后(慈安)的神位也曾设于此宫。

    【景福宫】

    景福宫位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东北部,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为康熙皇帝孝惠皇太后(顺治帝孝惠皇后)所居。乾隆三十七年仿照建福宫后的静怡轩加以重建,以待乾隆皇帝归政后宴憩之用。嘉庆七年重修。

    景福宫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5间,四周环以围廊。前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后檐东梢间开门,其余4间为槛墙、支摘窗;两山面亦皆为槛墙和支摘窗。景福宫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檐柱柱础雕刻精美的覆莲花纹,为宫中少有。屋顶绿琉璃瓦黄剪边,采用三卷勾连搭歇山卷棚顶,曲线优美,坡度平缓,檐下饰苏式彩画。景福宫占地面积较大,由于屋顶形式处理得当,建筑并无突兀之感,造型灵巧舒展,与周围园林式环境协调和谐,体现了宁寿宫作为归政后居处的建筑意匠。

    宫外檐下悬匾曰“景福宫”,室内明间悬匾曰“五福五代堂”,为乾隆皇帝御笔。乾隆年间曾在宫内陈设西洋仪器。西窗外仿静怡轩植梅树,冬天设毡棚护之。

    景福宫前东、西两面皆为游廊,与景福宫前廊相通,围合成半开敞的小庭院,院内植松柏。西侧游廊当中设垂花门,即景福门,门外为一小院,院的正中有一八角形汉白玉须弥座,南北长4.2m,东西宽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