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恭党中的戏痴智囊

    第五十六章 恭党中的戏痴智囊 (第2/3页)

!”

    那听差见此情景,有些哭笑不得,原来他喝停自己就是为了听这几句唱段和喊声“好”,当下摇了摇头,跟着他走出戏园。

    戏园外的马车前都立着等待的王府听差,一见那位微胖的看客出来,便迎上行礼,那看客临上车前,还回头对随自己出来的听差道:“今儿台上那位老生嗓子真好!”

    “哎哟,”那听差急得都快哭了,“我的爷,您收收心,紧把手儿上车吧!”

    那看客一边上车,一边还陶醉地学着唱道:“扭扭捏,多俊雅,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众听差都急着上路,没等他坐稳,就驱马前行。

    这位微胖的“戏痴”看客就是恭亲王奕訢急于传见的礼部司员宝鋆。

    宝鋆,字佩蘅,索绰络氏,满洲镶白旗人,世居吉林,在道光十八年中了进士,之后便历任礼部主事、内阁学士等职,在礼部期间他曾负责皇室成员的礼仪事务,得以接触到恭亲王奕訢这样的近支亲贵,并且以自己的干练与智慧获得了恭王的赏识,进而成为“准恭党”中的重要参谋。

    青麟一案,原本只是简简单单的“疆臣失守”之罪,恭王初任枢府,自以为用这样的罪名把官场背景不深的青麟处死即可,但却没想到,唐子清竟然携带着两湖官员们作证的证据上京鸣冤,他惊的并不是唐子清这个小小的讼师,而是那些在证据上签了名字的汉人官员。

    有清以来,清政府在官员的数量和职位上,对汉人都进行严格的压制,从而保证重要职位都归属于满人手中。不过,虽然如此,汉族官员们还是用各种方式进行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和交结,嘉庆年前,一些汉族官员成立了一个民间文学团体“消寒诗社”,主要活动围绕着消寒、赏菊、忆梅、试茶、古董等主题进行,并且还在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古人的诞辰之日进行一些纪念类的活动。

    在诗社中,进士出身的汉族官员陶澍最有影响力,他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影响了众多的翰林学子和各级官员,后来“肖寒诗社”改名为“宣南诗社”,像当年主持禁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