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章 (第1/2页)

    历史上通常把东汉崩析,归罪于桓、灵二帝,汉桓帝公元146年继承皇位,公元167年死(在位21年);汉灵帝公元167年继位,公元189年死(在位22年)。根据士大夫集团所写的史书上记载,桓、灵二帝导致亡国最大的罪名,一是卖官鬻爵,一是党锢之祸。

    先看卖官鬻爵,卖官鬻爵无疑是guān chǎng上最令人痛恨的制度之一。说来奇怪,这项制度其实有着相当辉煌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杰出的政治家商鞅最先将这种制度从魏国引进秦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商鞅先设爵位二十等,又在新法中规定,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只要向国家捐粮,就可以当官和获得爵位,即所谓“使民以粟出官爵”。按照商鞅的新法,百姓出50石粮食就可以当官,名为“粟爵粟任”。

    汉依秦律,汉文帝听从晁错的意见,民有捐六百石粮食的封爵为上造,捐四千石粮食的封爵为五大夫,捐一万二千石粮食的封爵为大庶长。

    汉武帝统治后期国库空虚,治粟都尉桑弘羊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

    可见,在桓灵二帝前,许多被后世称为明君的帝王都曾有过卖官鬻爵的行为。

    三国末年,司马懿执政时,当时就有民谣“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司马懿就这事还问过护军蒋济。蒋济半开玩笑的说:“洛阳京城中柴米贵,任何东西少一钱也买不到啊。”说完后,蒋济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曾在南郊祭天,祭礼毕,喟然感叹,问刘毅说:“卿以为朕可以和汉代哪个皇帝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武帝说:“我虽不及古人之德,尚能克己为政。又平定东吴,统一天下,比作桓灵,是否贬抑过甚。”刘毅回答说:“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由此说来,还是不如桓灵。”武帝大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