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第2/2页)

候里都是有宵禁。史书里没说,董卓进京后还有没有宵禁了,那就算是没有,帝国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人们一到晚上,都还能睡的踏踏实实的?我想就是在现在的太平盛世里,北京晚上要是连续几天有大量警力调动的话,那也应该是街头巷尾所热议的话题了吧。

    也许,可能是董卓让他的军队,白天乔装打扮,化整为零出去。哪第二天,这些人又是怎么大张旗鼓的回来呢,旗子从哪里拿,鼓乐从哪里来,更别说战马、盔甲和军械了。如果都是赤手空拳,溜溜达达的就回来了,又怎么能起到震慑作用呢?

    再假设,董卓真有本事,把这些军队和装备都偷偷的搞出城去。那董卓的这一小把戏,不可能骗了大家一次又一次,还吓得他们魂不附体吧。雒阳城的那些地头蛇们全都瞎了吗?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一客队,敢在国安的主场手球得分,还连着进四个五个,全场的球迷都不对你报以国骂,还说你进的漂亮。你真当大家都是白痴啊。

    虽然这只是一个花絮,但为啥要拿出来和大家具体说说呢。因为从中我们能看出史家们的笔法传承。他们宁可集体选择相信这种无稽之谈,也要极力丑化他们所认定的反派角色。

    我们可以从董卓身上,找到无数反派角色的影子,无论他们做什么,都是非常荒诞的,而且他们的成功,往往又都是通过一些投机取巧,相当幼稚的手段来获得的。他们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主要就是这些坏人走了狗屎运,是老天不开眼。而正派人物呢,往往都是上辈子造了不知道多少的孽,就是投胎来历劫的。在对抗坏人的过程中,会不断的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然后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咬着牙迎着困难上,没困难的时候,也要制造些困难,就是最后失败了,那是天要亡我,悲壮万分。

    至于哪个是坏人,哪个是正派人物,划分的标准,就看哪方势力最终获得了历史话语权。如果所谓的正派人物恰恰又不是在同一阵营的,那请遵循,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亘古不变的原则。历史也就是这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