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濮阳疑阵

    第九十二章 濮阳疑阵 (第2/3页)

出现在范县。很有可能,张辽正在赶往濮阳的路上。

    “子孝那边,应该派人回来了吧?”曹操在军帐中踱步,他要等曹仁的濮阳方向消息传回,才能定下发兵北上的章程,因而倍感焦急。至于夏侯渊与于禁部绕过山道,倒是不必再挂心,左右这个时间全靠内心估计,若是指望斥候绕过良山与巨野泽传回消息,那攻势必然是晚了的。“怎么还没消息传回来。”

    并非是曹仁不传消息回来,而是阎志太刁钻,让曹仁无法传消息回来,现在曹仁比曹操还要焦急。

    其实也怪陈宫运气不好,火急火燎地拦住阎柔部下乌桓兵丢下一句话让胡儿转告,扭头便走远了向范县奔驰。可是陈宫忘了,在他面前的不是汉地边疆的军卒,而是东胡种的乌桓人,而乌桓人当中,会说汉话的仅大约有一半,另外一半的通用语言是鲜卑与乌桓共用的东胡语。

    他碰上的那一队乌桓兵,刚好就没人会说汉话,难得有个能听懂的,却离得远,到阎志面前学着他的语调说出来却是上下不通的话……他想转告阎志的话,根本没有送到。

    甚至将‘曹阿瞒不在濮阳’听成了‘阿瞒在濮阳’。这就非常有趣了,阎志并非有大勇气之人,若在此领兵的是张辽,凭借张文远的胆气,听闻曹操在濮阳,必然高喊着‘一与一,勇者方可得前’便率军突袭。但阎志没那么多胆气,对他来说什么最重要?

    稳妥。

    他引着四千乌桓突骑看着远远无人占据的濮阳城不敢进入,只得领兵潜伏在濮阳城以东的山坳里,派斥候远远望向濮阳,心中不住地天人交战……若真是曹操亲至,他是去与不去?

    这么想着,便听斥候来报,远方大队人马扯着曹字旗号的兵马接天连地,乌泱泱到处都是,不闪不避地渡过濮水朝濮阳城去了!

    近乎本能般地,听到这个消息令阎志冷不丁压下心头所有顾虑,提着铁矛牵马奔山而走,路上用东胡语大声传令道:“集结兵马,集结兵马,准备出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