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诸生下乡

    第三百零二章 诸生下乡 (第2/3页)

卿呢?经历放牧、行商、马匪、叛军生涯之后,他的发小是盗墓贼姜晋、小铁匠王义、叛军都尉王政这样的好朋友,身份撑了天也无非是乌桓王丘力居、黑山贼张燕。

    根本不能比的呀,真去比燕北会抹脖子上吊的。

    从那个时候他便重视人才,重视投奔自己麾下的人才、重视没有投奔自己的人才,但他最重视的,还是没有长大的人才。襄平县学、辽东书院,乃至后来幽东四郡、整个幽州、整个冀州,后来的关中司隶、包括如今的太学。

    将关东关西混战后几乎停滞的学事重振,但受限于他的学识与才干,即使空有长远的目光,他依然无法填补这些事情都最后一个关键节点……有才干、有学识的学子培养出来,怎么变成燕氏的部下。

    事实上这些学子们对燕氏天然有投效意愿的大多只有辽东子弟,幽州学子则相对要少很多,即使他们仕官幽州,却也不是出仕燕北,更不必说千里迢迢跑到邯郸来投奔了。幽州如此,冀州更不必说,人们并没有为燕氏而战的意愿,即便他们在燕北的安排下从家学进乡学、乡学进县学、县学进郡学、郡学进州学,甚至从州学进入太学……没有用。

    幽州冀州早就都平定了,那些出身寒门的士人大多会投身郡县做一介小吏,以补贴家用。但对过去拥有土地的士人而言,他们并不需要这个身份,他们大多数的天然身份是……地主。

    他们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或者说不是为了做下级官吏,不出仕并不会与治理百姓相抵触。他们不需要做郡吏,却一样能依靠学识、才华得到乡人的尊敬,从而裁决乡中一切事务。

    事实上包括亭长、乡中蔷夫、求盗这些官职,都不是用来治政的,朝廷只是依靠这些官职来从乡里亭中取得微乎其微的兵权。有他们在,乡中豪族便没有聚集过多家兵的需求,如果没有他们,地方就是完全自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