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秋日千里迁徙

    第四章 秋日千里迁徙 (第2/3页)

好一幅太平时节乡下农耕美图。可车中三人心里没个是平静的,这三人方少云也是其中之一,加方父及一村老。

    方少云为什么同行,那是他不放心方父的观颜察色、随机应变能力。古代人见官就怵,乡下人更不堪,他是去帮着现场把把脉,随机应变。不然该争不争失了利益,该让不让弄成僵局可不妙。

    当然他也不会出头露面,赤膊上阵,他这样的小孩如此出色要惹人忌讳。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欺侮穷乡僻壤乡下人他们没有丝毫心里负担,一个可能前途无量或能力超强的小孩成长起来,将来极可能有能力找后帐,陈堡主与现参与此事的官吏岂不担心。所以他表现越优秀这事越难善了,反而还有不测危险。

    牛车速度慢,在途中小村借宿一晚才在次日傍晚到D县城。方家村距城太远,那差役送信也是半途借宿的。县官并未出面,宋押司坐中,陈,方对坐谈判开始。

    方父遵儿子之教,一开始讲事实摆道理,然后表示人道主义,愿意就误伤人命作出赔偿。陈也是一番事实与道理,虽是歪说也成篇成章,可见早已谋定,一付仍只想打官司求人命复仇样子。

    其实方少云一眼观之是虚抬价位的,你真想打官司谁拦得住?X县官认识方家何人?与方家有何恩怨?这官司也可碍政绩?为何拦阻说调解,还不是你们串通演戏。

    就这样反复拉锯,宋押司算是两头劝说,谈判终于一点一点进展。中间方父借口与村老共商离开,其实是听少云的见解与决断。

    随着方家步步退让,特别是方家最后方案,让陈堡主与相关官吏心中大乐。原先设想还一口吞不了方家,那知其愿意只拿市价一半的补偿,将方家所有田地房屋全部卖给陈家或愿意的买主。

    这折算真是非常便宜,千多亩田地加房屋少说值上万贯钱,最后只抵了五千来贯,其中还用木料,粮食,铁器,牲口,杂货等高价折了近四千,只付出千余现钞。

    特别是陈堡主心里更是乐开花,原想一口口啃,可要将方家啃残啃尽也要费不少劲。现在方家识相,拿出这点东西就完事,就算加上贿赂官吏的钱也合算。

    那官吏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办一回要一回好处,一次解决还少分润不少好处,标标准准的喜出望外。至于为死者讨公道,那是自己下手打死的好不好,一个叫花子几年好饭,给口好棺算便宜他了。

    这谈判结束签文书,转地契,房契等,拿了钱购置些用品,方少云又在县城呆了几日。回转方家村离秋收已经不远,秋收需全村一起动手,之后早走早安,因而他着急筹措起迁徙的准备工作。

    全村长途搬迁人多物资更不少,粮食,家具等等加起来数量不小,光靠人力不行。于是方少云主张多购些牛,用牛车运输好处多多。

    首先方家村耕牛本不足,到新地方垦荒用得上,可以说还是多多益善。另牛多了可充作食物,那里山高皇帝远,不杀耕牛禁令管不着。牛还是食草动物,不与人争粮,还可试验挤牛奶,若成功多一优质食物来源。

    还有一原因也重要,陈家拿不出多少现金,所以让其赊购也在协议上,数量要少了,到时又拿不到现金,吃亏还是自家。由陈家代赊物资不少,这事陈家肯定有以次充好,冒价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