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合作社大建设

    第六章 合作社大建设 (第2/3页)

每天训练一下。另分小组轮流派出去四下探探,不管物产,地貌,还是人类活动,也好心里有个底不是。这几个提议基本上也被众人接受,缺的是实施之人,及细则方法。

    次日众人在方少云带领着全盆地走了一圈,指示洪水泛滥痕迹,地貌高程估算。方父等发现情形还真如其所说,这脸昨晚红时看不清,这时好在走累了,有现存借口。

    不过心里非常侥幸,亏得有方少华在。不然明年洪水幸而不死人,物资损失也会很大。粮食收获太少的话,明年日子会更艰难。

    一圈看下来还是筑堤坝要抢先动手,原因是造房子干燥木头不足,湿料不耐久。这事方少云想通过烘干解决,只是也要几个月才行,缓不济急。

    垦荒这里连冬季还可以,只要不是太恶劣天气都可以进行。反而筑堤比较讲究,天寒地冻时施工质量难于保证,另加紧蓄水对用水也有好处。

    本来方少云想水泥筑堤,这水泥生产难度不高,小水泥厂他到过。就在其打工经历之一处旁边,没事干时常进去玩,生产主要设备与工艺是烧结与球磨,配方没啥太大秘密。可现在他为难就在没粉碎设备与燃料,粉碎还能多用人力,生料烧结熟料没好煤怕不行。

    没水泥筑个低坝问题不大,较麻烦是近处粘土质量差,有好芯坝这坝才长久。另外他想没有水泥就用三合土代替,这得用石灰,石灰岩近处路过见到过,就是石灰窑要着急建,另备好石料与干木柴。

    这事其实也不难,粘土几个村老四周找找就行,石灰岩,石灰造房子也要用,只不过用量加些。干木柴也容易,垦荒地杂树丛生,这些树清理下来本来只能当燃料。造房子伐木的枝干,梢头也只能当燃料,就一时晒干困难些,但也可边烘边用不会误事。

    有稍懂砖窑的村老听方少云边说边画的石灰窑构造,领过建造任务。另有村老接过清理坝基及寻找粘土任务,方少云就离开了。

    他很忙,也不放心,这边暂时无事要到各处去看看,不是说这些人离开他干不了,而是他乃后世人,学过数,理,化(虽皮毛也足傲这时代),及见过,会操作不少设备,这眼光与这时代人不可比。

    到了垦荒现场一看,果然来对了。只见村民几人一组在刨树根,刨石头,还有人将小块石头扛走,对于大块的他们表示暂时还移不了,连刨也非常困难。

    方少云让他们下午多牵几头牛,带上铁链,再叫上木匠。此时已近午饭,吩咐后他就先行回去歇了歇力,饭后慢慢走向垦荒现场。

    众人见他到过来请教,他让村民用铁链拴树或石块,一头牛不行二头三头。青壮们根据他的办法一试,那些根子很深很难刨的杂树,不易撬动的石块很轻易就被拽动或拔出来,工效快了少说三,五倍。

    将石块运走扛起来运走很吃力,荒地上全部石块不少,全扛走要用不少劳力。而车子在崎岖荒地上,还有的地方松软有的地方较硬,扭动太大,轮子与车架都吃不消。

    另外石头搬上车小块好说,大块吃力又有危险。方少云借助雪橇经验,让木匠试验做一架旱橇,让牛拖曳试试。

    在场奉命而来的木匠听了介绍,回工场去制作,所以一时这设想无法试验。方少云让他们先只拔树,清理石头,运走索性放放。

    次日木旱橇试验结果出来,二头牛二个人少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