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百年大计树人之二

    第八章 百年大计树人之二 (第2/3页)

,后来干家务之余抽空念念。如今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只怕也记不起什么,差不多全忘啦!''

    感叹归感叹,知道儿子分身乏术,心痛的她答应试试。这一试让她找到了感觉,而且是她越来越喜欢这个感觉,有点越干越有劲,之后一届一届教了好多届。开始还用方少云主导课本方案编成,教授方案制订,后来她熟悉了一手全包下。所以母亲一接手方少云挂名,真正小学校长该是她

    让母亲过渡几天,方少云渐渐脱身学习班,办起了少儿队。少儿队是十三到十六的青少年,在农村这样的年龄该是半劳动力了。但方少云认为这些人还有学习潜力,单纯当劳力用可惜,集中在一起训练一下能派更大用场。乱世将至而时间未知,办学习班算是长期计划,是个基础,而少儿队是急就章,应付不测。

    集中起来的少儿有三十五个,女孩子比男孩子多些,那是因为男孩子不少已经跟着铁匠之类当了助手。方少云也想给少儿队上上课,可是实在没有那个时间与精力,只能将他们集中起来每日训练一个时辰,然后带他们各处实习。

    每日训练内容主要是队列及刺杀等内容,方少云虽没有当过兵,民兵是干过的,也打过靶。另外军事题材影视后世不要太多,不想看都避免不了,况且男性大多数总有点这类兴趣,所以小说,影视经验也不少。在后世他当然没真军人,真军迷有更多实践或更多理论,但在这时代他真算作是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了。

    古代人接触外界的机会非常少,信息少、传播慢、失真大,况荒僻之地农民。所以后世人就算没吃过猪肉者至少见过猪跑,而古代人没吃过猪肉者,基本上不知道世上有没有猪,就是知道也见不了猪跑。

    对方少云的队列训练等,少儿们非常认真,只是能力有限,教起来要反反复复才行。除了队列训练还有就是刺杀及刀盾手列队训练。

    这些本该是训大人的,但大人正忙垦荒,鱼与熊掌无法兼顾啊。刺杀的枪还没有,只能用长竹竿,盾牌倒是名副其实,是藤编而成,既轻又好用。

    本来还想编藤甲,这个数量太大难度太大,藤条采集费工夫,还缺乏藤编技术而暂时放弃。另刀暂时也是木头的,主要先练个意识。

    有时他想干脆练个鸳鸯阵,虽然不大懂,凭前世看小说也能摸索一下。戚继光的鸳鸯阵确实是冷兵器,及冷,热兵器交替时的战术顶点,没有之一呵。

    古言常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多数将领只是以多胜寡,凭强凌弱的循将。就算如此杀敌一千没自损八百也损失不小,只有戚继光才是敌我交换比最大的战术大师,大神。

    因而方少云有点急于想让少年练成鸳鸯阵,只是看到眼前少儿们训练的熟练程度,还有也没太多时间用,知道这个暂时急不得,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反而误事。

    方少云组织少儿队还有件事要做,那就是调查盆地周围物产及人类活动。物产不管矿物,植物,有了解才能有计划能用。

    另外对附近地形了解也很重要。最要紧是要预先知道四周有没有其他人活动,多少人?什么地方?有多大实力?有什么变化?行为如何?这些都很重要,所谓知己知彼及未雨绸缪这个就是。

    为此他将男孩四个一组派出去,东南西北四周三十里内,轮流着调查清楚。为安全让他们带上短竹矛,告诉他们遇人可先远处观望,没把握不要莽撞接近。行走时一人在前遇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