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故乡二种心情

    第十一章 故乡二种心情 (第2/3页)

,你们方家才多少人?有三千亩还要再垦,再开垦人人成地主了。

    房子当然要提,临时房已经让人很有兴趣,更不用提方少云设计的土楼(吩咐早忘却)。那土楼三五十户一幢,外墙如城墙,关上门不怕强盗抢贼偷。下层作仓库,人人住楼上,冬暖又夏凉。这话夸得,听众们人人口水直流,想方家村人真的一跤跌倒在狗瀵上了,咋自己没轮到这样的好处。

    话到这里水生或水本该提到学习班了,可有人插嘴说:'我家女儿本该与你方家子弟明春结婚,是不是至时我家送嫁上来?'或道:'我儿子与你方家有婚约,至时如何迎娶?'也有问:'我侄子病症可痊愈。'

    另外有如何上门探女儿,望亲家等等话,这些水生水本到是将方少云的话没有忘记。方嘱咐他俩说这婚嫁一律明年冬季再约期,其他的事也要放放,除非奔丧,二地暂时单向通行。

    众人的询问让水生或水本忙乱一阵后,再介绍些各在场亲戚情形后,开始招揽工作。对二人的招揽反应热烈,本来对方家占有那么多优质土地就羡慕妒嫉恨,听到招揽怎不动心。

    至于二人之话是否确实在场没人怀疑,他们认为最多是夸张大些。这就是熟人好骗,不过反转来,陌生人更难信任。如陌生人对你说某事可干,挣钱很多,你信不信?熟人如此说,你信不信?如传销基本上是被熟人拉上贼船的。

    水生水本二人当然没骗人,这事他俩根本不需要夸张,不夸张已经让人觉得头晕目眩,再夸张太不真实感了反而误事。方少云嘱二人是不要过分,合作社,学习班,少儿队之类不能说,其他用事实介绍就可以。

    果然只是真实情形介绍,就让安土重迁的中国古代农民也心动。心动不等于行动,二人各自在不同地点介绍方家谷并招揽他们,重点是劝诱那些方少云着重的工匠。

    方家谷的情形让人心里很痒,真要放弃这里而去让人太为难。如这里有自家田地房屋,生活还过得去。如方家谷方家人占主流,过去受不受气的顾虑等等。还有方少云当初说乱世将至,故此被陈家一逼,决定索性离开这里,这事可能性大吗?

    这些也是实际因素,没有危险迫近,冒险行动谁会。考虑之后决心走的都是家庭十分贫穷的,基本上是租田或长期做雇工的。

    另外家庭多子者,也愿意让次子等独自或小夫妻过去看看。一些有手艺的经劝说,也有同意先独身过去试试,反正受雇于人也是离家的,觉得好再搬家不迟。甚至有些与方家无亲的人也愿意过去,这些人也如上述几种情形,每村人数虽不算多,加起来也不少。

    不过这些人会分二批走,有点家产需处理的全家户会晚走一步,过年后再走。如此先行者单身为主,少量是小夫妻,这其中也包括方少云的表哥。

    方少云的舅舅虽才四十,儿子二个次子十八,见水生专程送去方母的信,沉默很久仍然将次子夫妻叫来,问二人意见。家中日子也不大好过,二个儿子虽读书还行,供养却不易。

    这读书最怕吊尾,后世读书吊尾者父母多费补课费,赞助费,择校费之类靠钱填补。这时代就一科考,设没有三流大学可填补勉强进去。

    这老大要守家,老二虽读书稍胜大哥一筹,作为父亲只能让老二为家里减减负,况他姐姐要个教书的。信中说:离开家虽然凄惶,不意别开生路,新地颇佳,众稚童缺蒙等语。这话虽然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