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灵芝蘑菇木耳

    第二十章 灵芝蘑菇木耳 (第2/3页)

更适应环境,于是就悲惨了,不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是种瓜得豆。而这豆有点价值还好,偏偏真菌类植物能有用的不多,这豆也就白占资源只能扔。

    高温蒸透就是灭尽材料中所有菌类,这菌类孢子微小随风飘浮,生命力顽强,蛰伏数年时间根本没什么,一遇条件合适就萌生。这个古代人肯定不知道,这样种植香菇之类收获肯定会好太多,特别是灵芝,那东西怎么讲究也应该,只要每年卖几支十几支,方少云手里就活泛多了。

    木头蒸透在山阴潮湿处搭起矮草棚里斜放架起,分成几处分别撒上黑木耳,白木耳,香菇,灵芝等粉末,其中灵芝只用去三分之一,其它用一半。这乃是由于灵芝贵而难买,不得不谨慎从事。

    等这些干好再次安排人员管理,嘱咐他们注意观察,分潮湿,稍干些二种方法对比试验,不要太热也不可太冷等等。这也是套话,只不过少儿队的人这些不知道,没办法他唯有每次再三再四地强调,加深他们的记忆。好在这些人老实认真本分,执行性好,不大会误事。所以虽然他们缺知识又死板,管理这些问题不大。

    刚忙碌完方少云又张罗起烘房,收获蘑菇之类这时代鲜食只能自己吃,外销只能干货。这鲜货可放不久,而干货全凭日光晒也不保险,碰上坏天气就麻烦,就算勉强晒干黑黑的品相更差了。

    这日晒干与烘干品相差别较大,烘干较白净,出售价应该能高一些,反正选煤下来的没啥用,弄个泥草房也不难,再砌个地火垅炉烘房就成功,方少云索性一次性干完了。

    这些事干完好几天时间已经过去,蘑菇棚架子上的泥块有菌丝体呈现,方少云闻讯赶到一看也好高兴。不管蘑菇值多少钱,成功总是该喜悦的,况且这里成功意味着其它项目成功性极大。

    这些项目也没花太多钱,灵芝那是例外花大钱挣大钱的,除此以外最大的支出还是人力。比如说种植蘑菇香菇之后的料,用过之后还可以当肥料,所以投入产出只要成功收获就很大。

    就算是后世人工种植泛滥情况下,一斤干香菇也要十斤以上粮食钱,现在卖三五十斤粮食钱也可能。山上硬木很多没人力去砍伐,运输也不方便,要干的事太多,方少云很想多搞点真菌类种植心有余而力不足。故而看到蘑菇成功而喜悦,那是付出有了回报,而无奈,那是见到钱没能力去赚。

    这边等见成效尚需时日,方少云赶到开荒与春耕所在,虽然还在开荒那已经是旱地了,至于水田秧田已经准备好,就待播种,还有些水田也是最后平地,分陇等收尾工作,可说是只等东风。

    水田产量高,好一点能收三四百斤,而谷地依地势及土质情况可垦三千多亩,如今只开垦一千五左右就停下去开垦旱地为什么?

    旱地产量一般在二百斤左右,现在能开水田的地有大块空着就急匆匆去开垦,这是不是太不合算?这个问题方少云是决策者之一,当然知道如此做的原因,共是二个。

    首先水田需劳动力较多,从犁田平地,做秧田,拔秧,插秧,摸草到收割每一道活都不轻松。管理上水田稻谷也不是尽管有水就行,最少需要二次烤地,一次是让秧苗根扎下去,一次是收获前,地干收获容易很多。

    反观旱地主要是犁地平地,播种,除草加收割。从工序看旱地比水田少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