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警报流民来了

    第二十九章 警报流民来了 (第3/3页)

舷外安置大轮,轮上木板随旋转一块块划水带动船运动,状车运动。蒸汽机工业使用初期的机动船就使用这个技术,所以这种船称之为轮船,换成了螺旋桨之后也没改动。

    车船这时代主要用在战船,人多车浆一多速度就快,只不过车船也有缺陷,车浆虽快而问题也在车浆上。因车浆在舷外,要划水不可能入水太浅,所以车浆易搁浅损坏。这也是轮浆被螺旋桨代替的一大原因。

    车浆在湖内使用搁浅或可避免,可放在捕鱼上麻烦更大,那车浆让撒网更困难,一动作还可能搅上网。对这一系列困难方少云左思右想,竟然让他冲出困境,找到出路。

    他想车浆放在外面不行我放中间,小船不稳,方船太笨,我索性做二条细长船体上面连接,中间安车浆,造一条这时代还没有,曹操渡长江最想拥有的双体船。

    这船双体很稳,单体线形细长水线小不笨,车浆在中间不碍事也不会搁浅损坏。这样设计很完美,方少云自己也很满意,一到施工才发现木板厚了横向弧度变形不容易,这事本来改变一下船型,使之平直呆板些就可以,虽然会损失些速度加优美外形,不过只是小湖小捕鱼船不是,根本不碍事。

    这时方少云有点不服气,自己辛辛苦苦死了多少脑细胞才完成的设计竟让这难住,难道无法解决?木板厚不可以薄一些,薄了强度不够?可以用多层。

    随着他想下去问题一个个出现,又一个个解开,最后方少云决定采用原设计,船板用薄的,共三层,里外两层与船身平行,中间一层斜着向前。这样虽不似三夹板受力方向平衡,于肋骨方向帮助更大,乃是具体问题具体对付,不死搬硬套。

    思路一定马上开工,锯板的锯板,干船架的在方少云指挥下做龙骨安肋骨,将船框架搭建起来。干活的都是谷里木匠及少儿队的人,也没造船经验,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听方少云的不会错。

    第一层第一块木板钉上船框,第二块木板这次方少云改变了工艺,两块板先对缝,将凸出部分逐渐刨除,达到缝隙基本上没有再划拼钉线,各自打孔。一头扎上方拼钉(磨擦力大),两板对准敲合,等稍有缝隙填进麻丝石灰桐油腻子再敲实。这样施工省去嵌缝这道工序,也算是多锯板的一点补偿。

    第二层板成四十五度斜向船头方向,工艺相同,因板短而省力不少。比传统做法方少云采用将第一层板外面刨平,第二层板安装时刷上皮胶,使板与板之间粘结,这样会更牢固。第三层板与第一层板平行,工艺如之前。

    这样造船从锯板量来说确实不合算,整船建造成后所有参与者认为综合起来更加合算。不算省下嵌缝所需人力,就是不需要大料就省钱不少。

    这方面船小还不觉得,船大就要用大料,大料更贵,更难运,更难干透。施工时大料也难做,安装到位比三层薄板还吃力。

    另外木头有树木种类区分,或硬而易裂;或软而耐腐,同株木材也是心硬边软,更有枝心节疤,霉变等薄弱处,三层板错开弱处,三层也可各挑所需,如中间一层可用质硬或料小或易裂或易腐,而之前不能用的材料,船的用料会更省钱,强度也会更好。

    因小船快完成,方少云常过来看看,这天过来远远听到参与造船人员边干边讨论得失,几个木匠作为专业人正夸方少云这法子好,小船不显大船更见其妙。

    方少云听见也只笑笑,谷里那处没这样的话,刚想走近忽听钟声响亮心里一惊,转身即向谷口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