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护卫队大扩编

    第七十五章 护卫队大扩编 (第2/3页)

米高人力提升也不容易,斜坡往上抬架子更大。

    为此方少云的计划是用巴杆吊。巴杆就是竖起一根木头上面系三四个绳子向三四个方向系住,再挂一葫芦与下面一葫芦成一组,然后用绞车牵引绳子把铸件吊起来安装。

    这方法在大型起重设备缺乏的年代最常见采用,几十、几百吨的设备也能吊起安装。这技术虽简单,可方少云手上还缺少三件东西,葫芦、绞车与绳子。

    葫芦用铁壳硬木轮就可以,绞车木制也能用,就是方少云要提供图纸将任务安排下去。另外就是绳子有点难度,手工搓出的麻绳虽然勉强能用,最多葫芦加一档。不过方少云要真正的好绳子,这样才保险外以后也是方便。

    手工搓绳要搓出又紧又匀又粗的麻绳很难,且是双股绳。为结实的绳索方少云让木匠做了木架制造了制股摇车与摇绳机,有摇绳机及分股头三股四股绳子也能生产。

    如此准备几天后小高炉水泥地基完成,开始了吊装作业。虽然只用二对轮葫芦,这对吊起千斤重铸件来说不用绞车也可以,但方少云为保险还是用了绞车。在巴杆的起吊下一个个铸件被吊到高处然后轻轻移动盖在上一级铸件上面,就如搭积木一样。

    就这样准备工作虽然花了几个而炉外壳只用了一天就完了工。此后砌内炉膛之类活就比较简单了,只要有几个人干上几天就可以完成。

    新炉子一完成就开始烘炉并马上投入了试用,这样匆忙主要是旧炉有点裂缝,方少云为安全起见只能停了它只等新炉成功慢慢将之报废。

    新炉子又经过改进,又是铁外壳牢固,一次投料虽然没达到原炉子一倍,因焦比下降不少,出铁量超过旧炉子一倍,也就是说出一次铁水能超过一吨。

    有这个量除去停炉修理、重砌炉膛,每年五百吨产量只多不少。而且有这炉子经验,下次只要重复建设就可以了,重复建一个炉子技术与设备齐全,会快速不少。

    炉子吊装完成方少云才回过头解决铁炮内膛加工问题。要加工炮的内膛一般来说只能造出膛床或内圆磨床才行。但膛床与内圆磨床动力问题或可以用水力,但轴承、车刀、齿轮,螺杆、给进机构等都不是短期就可以攻克下来的难题。

    而且加工长度太深膛床车刀柄也不是好搞的,方少云心里想有个十年大概可以试试看,目前想用膛床只能梦中想想,而内圆磨床难度也差不多,还是早寻它途比较现实。

    对如何加工炮的内膛方少云一直在伤脑筋,你说这炮不能用吧,实际上它比明清时期的同类已经稍强,每架给它定配炮弹及效率差些完全可以用了,只是不符合标准化这一条,及高效力这第二条。

    按方少云的理想是所有的炮膛口径一致,炮弹也是又圆外径又一致。如此才不会拿着炮弹装不进炮口,想打大象结果死的是几十米外的一条小狗的事。

    方少云想解决这个问题将后世他接触过或知道的机加工设备想了个遍也没有找出灵感。最后他觉得用机加工办法肯定不是短期可以办到的,只能另辟蹊径用土办法上动脑筋。

    思考几天他觉得压制一个大砂棍与为炮膛等长直径稍小一点将砂棍放进炮膛,将炮管放在架子上旋转,而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