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自己的路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自己的路 (第2/3页)

,将军一起确定了对外的策略――文化输出,增强中原对外的影响力,使得中原人能够得到世界的尊敬。”

    吴顺一开口,大殿内落针可闻,用上了工部研发的话筒,吴顺的声音可以在整个大殿里回荡,保证每个人都能听得清。

    众人聚精会神的听着,吴顺接着又道:

    “后来,我又想,文化输出再成功,中原对世界影响再大,世界各国都说讲我们的语言,都用我们的文字又如何?自己不够强,终归会被超过。落后就要挨打,我不奢望蜀国国祚能够流传千世,只愿中原永立世界之巅!”

    “众卿,这次召集你们,就是要讨论中原的路往哪里走,自己的路,我想让大家一同参与商讨!”

    吴顺说完,大殿内整整安静了几分钟!

    文武大臣们都被吴顺的话震得无以复加!

    让中原永立世界之巅,不仅是吴顺的愿望,也是众人一起努力奋斗的目标。

    不过吴顺也说了不求蜀国国祚千世流传,这就让重臣们有些不敢接话,噤若寒蝉!

    “怎么,我们中原的路怎么走,众卿没有自己的见解吗?”见众臣不说话,吴顺又问了一遍!

    “启禀太上皇,皇上,如今中原国泰民安,只要按照朝廷先行政令施行下去,国家就能一直繁荣昌盛下去,期间只要朝廷重视吏治,不倒前朝覆辙即可!”

    出列的荆州武陵郡太守,吴顺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从京都学院毕业的学生。

    这个太守治理武陵郡,完整的施行了朝廷的各项法令。使得武陵郡发展得很快。

    加上武陵郡也算是龙兴之地,有朝廷政策的偏向,在那里的官员,百姓都活的非常幸福。

    不过这位太守的话,吴顺并不认同!

    如今国泰民安不假,但这是群臣的功劳,加上吴昊也是个不错的皇帝,将蜀国各项事物都处理得很好。

    如果后面,吴顺的子孙中出现一两个不肖的,喜欢乱来的,国家不就乱套了吗?

    现在,皇帝皇帝拥有所有权力,这种权力在明君手里,国家会变得很强很繁荣,但是落到昏君手里,一朝被灭国也是可能。

    武陵太守的发言,吴顺这么回应:“武陵太守,按照现行法令做事,只适合现在。我要提醒诸位,世界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一成不变,容易被人超越,先行的法令,不一定适合以后的局面,所以当变还是要勇敢的求变!”

    “臣等谨记太上皇教诲!”

    群臣一起喝道。

    “太上皇!”这时候,徐庶出列,众臣顿时安静下来,只见徐庶躬身一礼道:“臣以为,要使国家持续前进,需要朝廷做出统一的规划!州郡长按朝廷的规划施政的同时,及时反馈朝廷政令的优缺点,以供朝廷可以推行更完善的法令政策。”

    “太上皇!”徐庶刚说完,诸葛亮又出来了:“朝廷的整体规划,为适应时局故,应有短期、中期、长期规划,每个规划都应设定相对应的目标,以目标的完成度以及实行时间来判定规划完成与否。”

    “太上皇!”郭嘉躬身一礼,接着诸葛亮的话说道:“朝廷做出规划之前,为确保规划可行,应事先试验,臣以为,每个规划做出来,先找一个地区试点推行,若可行,则全国推行,若不可行,则取消或重新规划。”

    徐庶,诸葛亮,郭嘉说的都是同一件事,都是从大局观出发的讨论。

    吴顺听完,重重点头!

    “三位大人说的,非常精彩,做事之前先规划,规划推行之前先试点!虽然有些浪费时间。但是可以确保每个规划基本可行,如此一来,不会出现太重大的失误。”

    吴顺“点赞”了三个人的言论,立马有人将三人的话记录下来,以备后用。

    “刚才,三位大人所说的,都是从大局出发的。要满足可以做规划的条件,首先要有一个开明的君主,如果君主昏聩,当如何?”

    吴顺直接将话题转向皇权,思维跳跃太快,导致众臣有些跟不上。

    “太上皇,君主昏聩,作为臣子,我等当力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