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战忽

    第十三章 战忽 (第2/3页)

 “子绪所虑甚是!”曹操敛容正色:“放任刘备南逃苍梧,相当于遗祸于子孙。这就是郭奉孝曾告诫过我的,一日纵敌,数世之患!我当初放刘备去徐州时已懊悔不已,如今不可再错!卿熟悉荆交地利,以为当如何阻止?”

    杜袭道:“以臣所料,刘备必先从夏口乘船南下,溯江抵达巴丘湖,而后入湘水,走长沙,下零陵,经灵渠入漓水,方可抵达苍梧广信城。”

    “刘备虽有舟师,但数量远不如江陵水军,如今江陵已降,水军掌握在南郡太守蔡瑁手中,丞相只需令他遣大船至大江以南巴丘湖一带巡弋,如此便可断绝刘备从江入湘之道。”

    曹操颇为欣慰,对帐幔内众人称赞道:“前人丁鸿说得好啊,坏崖破岩之湍水,来源于涓涓小泉;干云蔽日之巨树,萌芽于葱青幼苗。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但人往往忽略于微细,以致最后酿成大祸。”

    “今日,我就小觑了刘备南投苍梧的坏处,幸亏有子绪在,为我杜渐防萌啊!”

    曹操立刻让丞相主薄繁钦为自己起草命令,加盖上印章后,将它亲自交给杜袭,握着他的手道:

    “子绪立刻持我令符,先行赶往江陵,令蔡德珪清点水师舰船,做好准备,待我抵达时,便能即刻发兵巴丘!”

    ……

    杜袭领命,带着两名属吏匆匆离帐而去,看着他们远行的背影,徐庶只感觉自己手心出了汗。

    他倒不是怕自己的话被识破,而是骇然于曹操幕府的人才济济,若刘备真打算去交州,杜袭这一招足以将他堵死。徐庶也震惊于曹营效率之高,按理说经过多年发展,曹操麾下机构应该臃肿而低效才对啊,可这才短短片刻,一项关键命令便能下达。

    经过切身体会,徐庶这才明白曹操南征为何能如此迅速——不单是孟德本人果决非凡,他的丞相幕府和军队系统也有高速的执行能力。

    还好,这是假情报。

    至于曹操幕府里这么多聪明人,为何没人提前料到刘备可能与江东联手?那是因为,直到曹操南下时,江东孙权与荆州刘表,依然是不死不休的敌对关系啊。刘备之所以被刘表调到樊城,并允许他征募荆州人入伍操练水军,为的就是大公子刘琦万一再被江东所败,刘备关羽能顺汉水而下,去江夏郡救火。

    所以一般人绝难想到,双方能这么快化敌为友,徐庶当然更不可能主动披露这消息。

    徐庶不清楚孙权目前在何处,只暗暗算道:“从夏口去江东,顺流也要些许日子,逆流返回更费时。加上孔明还要折樽冲俎,说服孙权君臣,想来若无十天半月周旋,联盟恐怕难成。”

    他在心中向上苍祈告:“若上天当真不欲主公败亡,只望我此举,能让曹操误判主公所图,拖延杜袭等人察觉刘孙联手的动向,为孔明,争取一点时间吧!”

    解决完此事后,夏侯渊才找到机会,禀报曹操道:“丞相,仲权(夏侯霸)还俘获了刘备二女。”

    曹操闻言大乐:“刘玄德,你怎又将家眷落在我处了,这是第几次了?”

    刘备自从和曹操作对以来,一次次被打得大败只身逃走,也一次次抛妻弃子,所以对曹操来说,这种事第一回还算新鲜,多遇到几次,也就见怪不怪了。

    夏侯渊问道:“丞相可欲见此二女?”

    曹操不是很有兴趣,摆手道:“不必了。”末了他想到什么,又追问道:“可有慢待?”

    夏侯渊老实回答:“缚于帐外等候丞相发落。”

    曹操闻言不喜,斥道:“糊涂!刘备虽然反我叛我,但吾等早年毕竟有过一段交情,对故人之女,怎能如此苛刻?立刻松绑,暂且安置在当阳城中,以客礼待之。”

    “诺!”夏侯渊还没来得及去给儿子下令,曹操却又将他喊住。

    “不过,你营中另有一人,我倒是想见见。”

    曹操表情似笑非笑:“听说妙才,多了一位小外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