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斗折(二)

    42斗折(二) (第2/3页)

整度支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高弘图是老江湖了,岂能听不懂钱谦益的意思,想也不想随口便道:“最快三个月。”接着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看向郑芝龙,“王爷见谅,原本办事没这么慢。怎奈南都新定,这几个月都忙着清汰冗官,部内各司各曹编制不齐整,事多人少。”

    郑芝龙也不是省油的灯,自知金声桓和钱谦益、高弘图你一句我一句打的什么主意。左梦庚心里肯定怕兴师动众的自己抢了他的指挥权,钱谦益则是对自己的郑家不了解不想贸然合作,至于高弘图,一来听从钱谦益的指示,二来也想把荷包捂得紧些。

    “不碍事、不碍事,郑某岂能强人所难。”出乎左梦庚等人意料,郑芝龙反而笑了起来。

    “这......”众人面面相觑,均不晓得郑芝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实不相瞒,王爷自知此次出兵仓促,怕给诸位带来不便,已有定计。”

    “愿闻其详。”

    “我郑家兵马皆为水军,行军打仗唯恃坚船利炮而已。左侯爷出兵向北,必走陆路,可我郑家舰船底下没长脚,不好随征,故而想从水路北上,独自开辟一块战场。”

    “从水路北上,是走海路吗?”金声桓问道。

    “正是。”郑鸿逵点点头,“左侯爷要去山东、北直隶,我郑家虽走的路不同,但从东南出海,同样可以抵达。且水陆并进,避免沿途壅塞损耗,也能起到奇兵的作用。”

    “原来如此,从南京解缆沿江出海折向北,去山东登、莱沿海,要是顺利,速度恐怕还在左侯爷之上。”钱谦益抚须缓言。郑芝龙这个主意很好,既具备战略主动性,也避免了朝廷内部兵马之间的权力纷争。

    “对,但我军兵力不足,还是以辅助左侯爷为主。”郑芝龙朝左梦庚微微一笑,“因此出海之后,并不立刻去山东,而是先向东北,去倭国。这条线路我军熟悉,十分稳妥,而且我军在倭国也有据点补给。等到了那里,再视情况行动。”

    明朝立国之初定都南京,从南京出船与朝鲜往来的海路曲折艰险,事故频发。洪武五年朝鲜方面送一百多人来南京国子监就学,不料中途都死于海难。朱元璋知道后便钦定两国为安全起见,无需频繁来往。后来等明朝平定辽东地区,与朝鲜的往来就多走辽东陆路,南京出发的这条海路逐渐无人问津。

    “那么后勤补给......”高弘图插嘴道。

    郑鸿逵回道:“这个就无需诸位费心了。我郑家在海上经年,出海哪能不自备粮饷,真当那些大船巨舰的仓房都是摆设?”

    众人皆笑,笑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左梦庚这时道:“几位不知道,前两日我收到宁南王来信,让我这次发兵提防着点儿鞑子。说鞑子攻占北京,绝非嘴上说的那样是为我大明帮忙,而是别有企图。我又听说鞑子的家在北方,南安王从海路走,可以到吗?”

    郑芝龙微微点头道:“能到,从倭国出发,无论去关外还是山东,都是可行的。但是鞑子的老家在关外腹地,船队未必能直达,最稳当的路线当是从倭国的平户出发,过对马岛先到朝鲜国的东莱都护府,再走水路或陆路去到鞑子老家。”

    郑鸿逵讶然道:“宁南王要打鞑子?”

    左梦庚靠在椅子,悠闲道:“那倒没有,只不过人人皆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