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论糖尿病

    第1179章 论糖尿病 (第3/3页)

失常,脾热上溢,就会转成消渴病。

    随着我们中医的发展,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症。

    而按照西医上讲的糖尿病的原理,就是人身体的糖分过剩,造成了血糖过高,而产生了病症。认定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那么就是说,在出现下消后,才会当着了消渴症,即糖尿病来治疗。这时,西医就只能控制病情,而无法缓解病情。

    而在一千多年轻的那些名医,他们就在上消一出现的情况下,就是按照这消渴症在治疗和叮嘱病人了。

    孙思邈曰:‘消渴病人,治之愈否,属在患倘能如方节慎,旬日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施踵’。张景岳云:凡消渴病人‘初觉烦躁口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慎,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有生矣’。

    那么你说,这消渴症是怎么辩证和治疗。”

    “我……嗨,你这小子,像背书一样的,把这些基本上都说出来了,但是,没有表述出你的意思来啊。”潘老笑道。眼里对我还是露出赞许的神色。

    这表示我的综合的很不错。

    “后面的话,你没有听明白。”我嬉笑着。

    “后面的话,你是在问我。”潘老忙说。

    “那是最后一句,不完全是后面的话。”我笑道。

    “你是说孙思邈和张景岳的话啊。你的意思,把上消当成了消渴来认定了。”潘老认真的说。

    “对,张景岳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出现上消症状时,就得重视。特别是在饮食和养生上要重视。要不然,你看看现在,真正的到了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症。对于治疗有多难。

    这就如张景岳说的,‘初觉烦躁口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慎,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有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