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常半城雇凶生波澜(四)

    第七十八章 常半城雇凶生波澜(四) (第2/3页)

从辽文宗时代开始,新编辽军就不断地西征,第一次西征打到了里海北岸,掠夺了大量的人口、牛马,而且还发现了相当丰美的水草地,第二次西征为了这些牧马地与夏王朝打了一个七年战争,让宋人大发战争财——宋国著名的克虏伯大炮军火集团就是通过七年战争崛起的——参加战争的夏、辽两国最后都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最后草草的签了一个《洛阳合约》划定界线,各自去专注于自己的战略目标了——夏人醉心于“佛教护法帝国”的光环,一心要饮马印度河,统一天竺消灭异教徒,而辽人只想更多地土地和人口。

    第三次西征发生在辽高宗中期,经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由辽国总参谋部总参谋长陈洛元帅亲自统军,辽国威名赫赫的承天皇后监军,浩浩荡荡的三十万大军翻阅乌拉尔山进入到欧洲的东部地带——那是欧洲纪年耶历1212年,比另一个时空中的蒙古西征早了近三十年。而这些提前到来的征服者装备更加精良——他们手持燧发火枪,身套无袖的胸甲,一般双马或者三马。每一名正规军骑士都有三到四名辅兵,这些辅兵单马或者双马,也有轻甲,他们用的武器是长枪、套索还有盾牌,除了骑兵之外,善于打造兵器的工匠们还制造了行军炮、火箭、攻城战车等设备,对于东欧平原上的斯拉夫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首先被毁灭的是罗斯公国,这个东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遭到了彻底的毁灭,人口被辽国的仆从军们强制迁徙到乌拉尔以东,并被分散成为数十个白狄部族,每一个部族都被迫依附于一个辽国的军功贵族——简而言之,整个部族都沦为了奴隶,成为了大辽帝国赏赐封建领主的物品。

    随后,陈洛元帅分出的右翼军先后碾碎了波罗的海沿岸的一系列维京人的城市,并从中掠夺了相当数量的北欧女性回家去充实自己的人口。

    左翼军在基辅城下围点打援,震耳欲聋的大炮震碎了斡罗斯人抵抗的决心,他们的首领经过讨论最终放弃了抵抗,甘愿“为王前驱”转身把刀锋对准自己的东正教同族。

    斡罗斯人熟悉东欧的地形和各公国之间的渊源、纠葛,在他们的带路下,辽军顺利地占领了顿河流域,见惯了一路的荒蛮地带的辽人欣喜地发现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