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忽悠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忽悠 (第2/3页)

娘乃谢道韫,他才懒得费尽心思坐这儿呢。王谢两家也不那么在意,所谓‘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两家压根不需要办的多么奢华来体现自家身份地位。

    何况这时候谢家还不算真正崛起呢,王家都低调,他谢家嫁女自然更低调。

    大婚之日,作为座上宾的周少瑜自然有资格参加婚宴,且座位排次不低。这也是周少瑜第一次见到日后名满天下的大才女谢道韫,怎么说呢,美貌是足够了,但和想象中的,大抵还是有不少区别。

    按照原本的想象,出身谢家受到良好教育的谢道韫,表面上自然是大家闺秀风范,然其性子,却应当是阳刚豪迈,柔中带刚。不然绝对作不出‘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这等霸气诗句。

    只不过眼下来看,却是有几分冷美人的架势。

    一丝不苟,面无表情,明明大婚之日,看不出丝毫开心。甚至不与新郎王凝之有任何多余的眼神交流。整个人都有几分冷冰冰的,也不知道本来就是如此,还是因为不满这婚事。

    谢道韫如今十五,虚十六。(假的,谢道韫生卒不清楚,猜个大概凑合。)虽已及笄,却仍有几分稚气青涩,到底还是娇嫩少女么。看得出底子很好,肤白貌美比例协调,然而这妆容,却是不敢恭维。

    魏晋时期最流行的,莫过于晓霞妆,《妆楼记》记载:夜来初入魏宫,一夕,文帝在灯下咏,以水晶七尺屏风障之。夜来至,不觉面触屏上,伤处如晓霞将散,自是宫人俱用胭脂仿画,名晓霞妆。

    看起来似乎很美,然而若非此时代之人,当真难以接受。而且现在谢道韫的妆容明显不至那般简单。额间添画也就罢了,这不稀罕,完事双目两侧到鬓发之间还要画上几笔,来了两道莫名的粗线条。且脸上红粉扑的夸张,红唇的涂法更是有几分惊惧之感。这还没完,嘴边两颊更是点上两点。

    此为妆靥,可在颊边画二新月样子或钱样,又或两侧酒窝处点上胭脂。起于汉,流行于唐宋。魏晋时期也常有。

    总归周少瑜一直都不大看的习惯,太过怪异。尤其面上还扑了一层粉,煞白煞白的,周少瑜感觉这不是在大婚,是在扮鬼……

    对此,周少瑜是很不满意的。当然了,谢道韫也不满意。

    谢家满门,尽皆精英,允文允武,哪怕谢道韫身为女儿身,也是丝毫不差,如此环境下成长,对于未来夫婿,自然要求就高。然而王凝之,显然不是什么人才俊杰。

    出身王家,作为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在书法一道上自然不会差,可问题在于,除了一手还算不错的书法之外,几乎没有出众的本事,为人中庸,凡是规规矩矩,为人死板墨守成规,还迷信的厉害,满心都是天师道,一心想成‘王半仙’。

    历史当中,谢道韫出嫁后回娘家,直言‘一门叔父,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其中封胡羯末,是她一众弟兄的小名。大体意思就是,他们谢家无论长辈同辈,个个人中龙凤,而王凝之就是个菜鸡。由此可见多么不满。

    奈何婚姻大事,又怎能自己做主?

    这般想着,谢道韫心下轻叹,忽感一道事先焦灼,抬眼一看,却见一陌生男子好生失礼的盯着她一动不动,且眉头皱起,表情间又带有几分犹豫。

    ‘这是何人?’谢道韫好生奇怪。

    其实坐在席间的周少瑜很是扎眼,无他,这年头即便男子,普遍都施粉施朱。此等场合,半分粉黛都无的人当真极少。对比之下,周少瑜自然也就显眼了。

    加之周少瑜身份特殊,其实暗中观察的人并不少,见周少瑜居然如此盯着人家新娘不放,纷纷诧异,不过观其面色表情,似乎并非是看上人家姿色,而是发现什么隐情一般。

    果然,就见周少瑜一挥手唤来一位仆人,片刻后,那仆人便到了王羲之身边禀报,又过得片刻,王羲之与周少瑜悄然而退,也不知去商议什么去了。

    两人自然早已会面过,且详谈甚欢,或许各方面来讲周少瑜的学识文采并不出众,但架不住见多识广很有想法,再加之先前的一波戏铺垫,王羲之便对周少瑜颇为看重。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