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

    392、 (第2/3页)

话的声音种类多于英语和德语,所以,中国人的思考速度比使用英语和德语的人快。

    举例:德语吃走晚安速度快了一倍

    相同时间,思考速度快的人,自然能够思考更多的问题,当然也就更聪明。

    中国人最聪明的原因就在这儿,这是中华民族的先天优势。

    另一个对比就是日语与汉语。日语使用了100种声音,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日本人说话好累)。假设:一个汉字对应日语的两个声音,那么,日本人一生能够享受到的信息,只有中国人的一半。

    日本先天不足,可能就是日本人想当世界的老大却永远当不了的原因。

    (2)语言和阅读的效率

    现在,英语和德语单词的数量,已经超过百万了。

    惊人而可怕,普通人一辈子也记不完的。

    而这些单词都可以用三千个汉字表达。

    每一个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英文新词,

    上百万的英语单词就是这样出来的。

    你会突然感觉:

    英语好笨哦。再想想咱们的汉语,基本不必发明新汉字,仅仅依靠原有的汉字组词就可以了。

    真是感谢和佩服充满智慧的祖先。

    汉字能够灵活组词的功能太重要了,它让我们可以触类旁通,记忆量大大地减少。

    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汉语里:火箭,不就是火推动的箭么?

    计算机,不就是会计算的机器么?

    而西方人,要靠记忆新的单词,记忆量太大了,累不累哦。

    瞧瞧,这就是差距。越了解这些,越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幸福。

    接着往下看。现在的中国学生,可以琅琅上口地读2000年前的诗人屈原的楚词。

    这种文字的稳定性,是智慧传承的基础。

    有了这种稳定的文字,才能读懂自己远祖的文明,才能不断的继承和进步。

    英语和德语就做不到,因为太不稳定了。现代人读莎士比亚的和歌德原著已经困难重重了,更不用说2000年前了。

    2000年前他们还没有文字,德语和英语只有800年的历史。

    我有8本童话故事被翻译成德文,我女儿读过以后,认为德国人翻译的不好,要重新翻译,在和女儿翻译的过程中,一个是语汇没有中文丰富,一个是厚了一倍。也就是说:就是因为语言的关系,他们在制造环境污染,破坏森林和草原,因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2倍的纸张,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的人要比使用汉语的人多5倍,按照简单的因素级连倍乘法,就要多浪费10-20倍以上的木材。

    增加20倍以上的工业废水,就语言的优越性来讲,西方人没有什么资格对汉语说三道四,在联合国,连文盲都知道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最容易找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我相信,也有一种预感,再过多少年之后,超负荷的信息一定会把字母文字压垮,届时整个世界唯有汉字独领风骚。

    随着中国的崛起,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一下现在除中国之外,有多少外国人在学汉语,我看一个电视报道,今年的统计,海外有1,2亿人在学习中文,我想,再有几年,这个数字一定会呈爆发式的数字增长。

    (3)语言和文明的传承

    英语德语和汉语还有一些特点,是需要说明的。英语德语都是“一维的”和“密码式的”语言。举例,一个意思,直的。

    不像汉语,复杂,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不同,一个词组很多意思,能把人绕里面。

    语言的一维性,导致美国人德国人的思维是直线式(线性)的。

    这种直线式思维,对美国人德国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甚至影响民族性格。做事方式直接,绘画喜欢用直线等。

    说西方人简单,其实是语言占很大因素。

    中国人复杂,则首先源于汉字复杂,另外则是语言语汇的复杂造成。

    西方人他们一生花多少时间学习语言,记背单词,他们用一生,我们用几年。

    语言的密码性,导致语言抽象而费解,美国300万患失读症的儿童(智力正常)就是受害者。

    中国的小孩,只要智力正常的,很少有患失读症的。因为,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和“形象的”语言。语言的二维性,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是曲线式(面性)的。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获取信息的速度比密码快N倍呢。获取相同信息,花费的时间更少,当然也就更聪明。(先天优势)

    同样的场景,美国人和德国人倾向关注中心物体而忽略背景(一维的思维导致的),而中国人关注物体更注重整个场景(二维的思维造就的)。

    忽略背景,使得美国人德国人看问题:深刻却片面。看问题片面的人,容易一根筋,使得做事成本过高。因为简单缺乏变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