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1章 勇气与智谋

    第1521章 勇气与智谋 (第2/2页)

得到了典型的体现。这里所说的谋士,不是指会耍点小聪明的人,而是指为上司出谋划策、能谋善断,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谋略家。

    历史上,许多将帅帝王并不是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但却往往能料事如神,出奇制胜,建立起强大的帝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刘邦”。他没有韩信的英勇。萧何的多智。但却有他们都没有的谋略。所以要他才能成为一代开国帝王。有入朱元璋等。华府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谋略,视谋略为国家兴亡、事业成败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阴谋”。泄谋历来为兵家之大忌。但是,这里所说的谋略,要比一般阴险小人的阴谋诡计高明和博大,而且面对的主要是敌对营垒,故能为大家所接受和欣赏,视之为制胜的必要手段。华府历史上存在着发达的谋略文化。它是华府大文化的一部分,文化蕴含十分深厚。

    正因如此,一些谋略家对推动华府历史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

    第一是功利性,或称之为实用性。他们设谋都是以利害为出发点,目标是夺取胜利。为了实现这种目标,他们对天、地、人及各种事物的考察都带有功利化的色彩。

    第三是灵活性,或称之为随机性。对于谋士来说,任何理论和经验都只具有相对的、有限的意义。他们更主要的是依靠对形势的了解和直觉,在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献计献策,以出奇制胜。

    例如,儒家以攻心为上,实际上就是将道德功利化。法家则较为严苛和冷酷,像吴起为了赢得鲁国信任而“杀妻求将”,这在儒家士人中就难以找到。道家更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魏晋时期崇尚黄老,王导和谢安都持之以静,缓和了南北士族和新旧士族之间的矛盾,使东晋政权获得百余年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