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孔子的人生进入迷茫期

    第491章 孔子的人生进入迷茫期 (第2/3页)

多,给予子路等留校任教的老师工资就多一些。没有定数的,谁家有困难了,给的就多一些。在这方面,孔子是不具体过问的,一般都是由亓官氏来决定。

    如果你认为“工资”低,你可以离开。“毕业”了你就可以走人,没有人强迫你。

    而子路等人,为了学习更多地知识,都留下来了。留在先生家里一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二又可以帮助先生教书。三!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也没有其他什么好去处。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你有才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俸禄多的工作,都被世袭贵族给世袭了。你顶天去这些人手下当差。人家不需要学问,管着你就行。

    就跟现代社会的投资商、股东一样,人家有钱投资不需要有学问,你有学问没有钱投资你就是给别人打工的命。在保证投资商赢利的前提下,你的工资才有保障。当投资商的投资没有回报的时候,你的工资就堪忧了。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卷铺盖走了,或者是被老板炒鱿鱼。

    这天!孔子把方基石找了过来,让亓官氏炒了几个菜,准备了两坛好酒,关上房间的门,与之对饮谈了起来。

    “你说我是未来的圣人?我怎么越来越觉得我成了废人,我成了别人的劳动工具?我?我没有了我自己的人生!我?我的人生难道就在鲁宫做个礼官?不!做礼官手下的一个办事员?被礼官吆喝着?事情是我做的,功劳却变成礼官的……

    教书育人?我教书育人了吗?我?我这个校长当的,几天都没有一节课!我?……”

    说完在鲁宫做官的事,又想起教书方面的事,孔子叹息了起来。

    自从官做大后,他变得忙碌了起来,私学方面,几天都难得回来上一课。他觉得他越来越不配当这个“校长”了,更不是这里的主讲老师。

    不忘初心!孔子还是没有忘记,自己学礼的目的!自己办私学的目的!无论是学礼还是办私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拯救这个礼崩乐坏的社会!

    真的!不是搞形势主义,嘴上说说迎合主旋律的官场话,而是!孔子的“初心”!

    在德育方面,他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