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长虹

    第469章 长虹 (第2/3页)

进而压缩成本,毛利率虽然降低,但依然达到25%以上,使得长虹在90年代中期,不仅仅市场份额后来居上,甚至一度成为国产电视机品牌第一。

    当然,长虹的辉煌用不了多久,就从巅峰开始下滑。

    因为,在长虹占领市场的同时,日韩厂商的等离子、液晶电视也快速的量产。之后,等离子和液晶不断的降价,CRT很快就成为市场的弃儿,降到亏本价,也没人愿意买了。

    于是,21世纪初,国内电视机厂商,又开始交更昂贵的学费,每年几十亿美元采购等离子、液晶面板。一度面板的采购金额,是超过CPU、内存等等核心电子元件的。交了至少上千亿美元的学费之后,国产的等离子和液晶生产线,才开始量产。

    在CRT淘汰,面临产业转型时,长虹选的是等离子路线,因为,当时看来,等离子路线比液晶更廉价,CRT技术转型等离子技术的难度较低。

    但是后来是京东方为代表,选择了液晶技术路线的厂商,却成为了真正的赢家。

    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十多年内,等离子也成为CRT被淘汰之后,又一个被淘汰的技术路线。包括传统的等离子阵营的日方大厂,也纷纷的抛弃了等离子。而在等离子和液晶技术路线的选择时,韩国厂商全面押注等离子,倒是吃到了最大的一块肥肉!

    长虹不能说蠢,只能说,长虹选择的路线错了,运气不好。也正是因为选过了路线,长虹先后遇到了CRT遭遇等离子、液晶的屠杀,再经历了等离子遭遇液晶屠杀。两次转型失败,还能勉强的撑过去,除了因为长虹的军工背景之外,还有就是长虹在西南地区市场的稳固地位。即使在遭遇溃败和洗牌,长虹也能靠着稳固的后方市场,渐渐的开始从CRT电视转型到等离子、液晶两种电视都做。等离子的投机以失败告终后,长虹却依然能成为液晶电视品牌中的前五名。

    “那你派谁去谈判了?”

    “张茹……”

    蒙欣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不过她自己也承认,张茹确实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刨除她跟林棋不清不楚的关系之外,让她去谈,应该还是合适的。

    毕竟,张茹名义上的新创业电子集团的CEO,当然,这个CEO在集团地位很尴尬就是了,只能作为吉祥物和负责销售。研发和投资等等方面,她很少有干涉的资格。

    ……

    此时的张茹,正坐在去往四川的路上,长虹电器在四川发家,此时的长虹在四川绵阳,它属于国企的范畴,但是也有充分的自主研究权力,所以还是可以进行合作的。

    “你好,请问倪润峰倪总经理在吗?”张茹在到达成都之后,又转了客车去绵阳,在八十年代,可能最不便利的就是交通了,因为这个,张茹折腾了一天一夜。

    好在她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所以还算适应,到达的第二天就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好了,之后就立即来到了长虹集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