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挖墙脚

    第695章 挖墙脚 (第2/3页)

项目,大规模的被移植到了美国本土,用的人才还是当初第三帝国的人才。二战之后,美国最大的红利,除了真正获得的霸权,重订了秩序之外,搜刮欧洲的顶级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到美国,这些科技红利,也是美国战后的科技领域井喷的原因。

    所以……苏联解体后,美国自然是大规模的运作,试图挖角前苏联人才!可惜的是,苏联仅仅是自己内部解体分裂了,并不是被占领。所以……美国挖人才的效率和力度,远远输给当初的二战之后。二战之后,美国军队在欧洲很多地区驻军,直接就是派兵按照名单,去“请”有价值的人,配合工作,去美国继续研究。但现在,美国不能靠着军队强行去征用苏联的科学家,只能靠着金钱和待遇吸引。

    当然了,美国拉拢的仅仅是少数顶级人才,绝大部分苏联基层科技人才,美国是看不上的,这种低端的科研民工,美国并不缺,每年都有全世界前去投奔的底层科研民工,甚至比苏联人的成本更低。

    但是,顶级人才却是不可替代的,有名有姓的那些顶级人才,放在全世界特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被当做国宝。

    比如……金琴科.瓦列里,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金琴科.瓦列里教授曾在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工作过20多年,主持和参与了参与“安-72/74/71”,“安–26/30/32”,“安-124”,“安-225”,“安-70”,“安-140”等飞机的设计和测试,具有丰富的飞机寿命评估、飞机结构设计和风洞试验测试的经验。

    其中安-225运输机(乌克兰语:АнтоновАн-225 “Мр?я“,英语:Antonov An-225 “Mriya“),北约代号“哥萨克”(Cossack),是一架离陆重量超过600吨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截止苏联解体时,安-225运输机都是世界上载重量最大的运输机。

    一直到21世纪,美国才研发出了超过安-225运输机的超大型运输机。

    苏联解体后,美国第一时间找到了金琴科瓦列里,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包括在国内的科研机构,安排年薪几十万美元,并且提供全家移民美国,给予住房、福利保险等等一系列待遇。之后,可以根据项目表现,提成更多奖金,甚至可以做到赚几百万几千万美元!

    然而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