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真正的国之重器

    第845章 真正的国之重器 (第3/3页)

    一味强调自主创新,其实相当于是闭门造车。有时候,学习和思考并行,之后,基础才能更扎实。如果只强调自主创新,而排斥模仿和学习,就相当于是思而不学。

    某种程度上,现在的中国即使引进一些国际上落后十年二十年的技术,可能拿到国内,都算是加速了国内相关行业的技术积累和发展速度。

    不过,半导体行业情况又有所不同,因为,半导体的技术门槛非常高,而且,几年就是一个门槛。落后五年十年,在消费市场,已经是天与地的差别,产品根本就是电子垃圾,白送都难卖出去的那种。

    而且,半导体产业对于科技、军事的促进又是非常明显。就拿海湾战争而言,美国吊打伊拉克,并不是美军火力优势更强,而是因为,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技术代差。让美军的导弹、火炮能打的更精准,并且,能够利用先进技术武器,伊拉克的通讯设备,让其失去统一指挥,几十万大军如同无头苍蝇一般,自然是轻易的被击破。

    海湾战争之后,全世界都意识到半导体芯片的重要性,很多关键性的芯片,都不是那么容易进口。

    更别说是能够制造芯片的光刻机,这种东西在海湾战争之后,重要性显然进一步提升了。就算是关系再好的国家,也不可能手把手,将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各种技术,向中国传授。

    也正是因此,某些厂商到2018年才有意向中国出口相对比较先进的光刻机,却睁眼说瞎话说,以前不卖是因为中国不买,禁售是不存在的巴拉巴拉。然而,中国之所以不买,是因为禁售不允许中国进口,也不允许拥有技术的厂商出口。恩,厂商可能是愿意卖的,但却是因为“不可抗拒性因素”,所以不卖。

    把中国一直不买,解释为不存在禁售,是因为中国不买所以一直不卖。这几乎是跟白马非马一般,属于狡辩。

    在原本的历史上,国内是认命了,认为这种高资金门槛和高技术门槛的行业,由于技术封锁,加上产品需要有市场才能养活相关产业,落后几年彻底就是电子垃圾。所以,只投入少量资金,在实验室中跟进先进工艺,不大规模量产。只要能做出能用,至少是卫星、导弹之类小批量的产品有可用的芯片就足够了。

    市场空间更大的民用电子产品,基本上都是采用进口的。

    但这也算是无奈中的选择。

    传统工业产品,可能用二三十年以前的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实际上跟现在的工艺相比,差距并不明显。

    但是,对于这种高科技产品,差距五年,基本上就不具备可比性。

    而新创业系的存在,相当于是开了挂。并且,让不少人开始对于国内攻关先进技术和工艺,有了更多的自信心。

    当然了,光刻机这种国之重器,与其说是机器本身,不如说道研发团队的攻关能力。机器本身几年就会过时,但是具备不断攻关的研发团队和产业链,则是永不过时的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