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收购巴林银行

    第910章 收购巴林银行 (第2/3页)

通过之后,1995年3月8日,全球媒体再度出现重磅新闻《恒生银行注资2.25亿英镑,拯救破产中的巴林银行》。

    “2月26日开始,进入破产重组流程的巴林银行,于3月7日,达成了一份破产重组方案。恒生银行原本存入巴林银行的2.25亿英镑存款,由债权转为90%巴林银行股权。原巴林银行的股东,股权缩水到十分之一。这个方案,已是对于老股东最有利的方案了,所以,得到了大量的老股东的支持。另外,英国王室代表,作为巴林银行的股东和最大的债权人,也赞同恒生银行的方案。毕竟,另一份破产重组方案是荷兰国际集团,1英镑的价格收购巴林,仅承诺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证,且,巴林银行的品牌将会得到保留。如果,没有恒生的方案作对比,荷兰国际集团的方案,应该会得到巴林银行的债权人和股东支持。但是,恒生银行的方案,明显更有利于巴林银行破产重组各方利益,最终,这个重组方案获得通过,恒生成为巴林银行的控股股东,也是情理之中……”

    “一家香港的暴发户银行,控股英国伦敦拥有233年历史,贵族血统的巴林银行!”

    在正式的新闻发布会上,恒生银行CEO跟巴林银行的CEO联袂出席,宣布巴林银行成为恒生银行的子公司。

    林伟中表示说道:“我们会尊重巴林银行的历史和企业文化,给予巴林银行独立经营的地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会跟巴林银行磋商,吸取教训,逐渐会加强企业的风控管理……我们认为,相对于盈利能力而言,风控才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最好的风控能力,之前的盈利和积累,都现实是建在沙滩上的城堡,浪一拍就垮……”

    ……

    巴林银行的破产,主要是因为巴林银行新成立的新加坡期货分部门的经理尼克.里森。一己之力,摧毁了一家拥有233年历史的老牌银行,其个人事迹,也足以被写入金融史上。

    实际上,巴林银行破产时间,也是加强了全球的金融行业的风控标准。后世,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风控,也有尼克.里森的一份功劳。正是这个人,一己之力证明了,巴林银行的风控如同一坨屎,所以,各大金融机构,才会纷纷开始重视风控。

    6年前,尼克.里森年仅22岁却已经是摩根士丹利银行清算部门的职员,为了更好的发展,跳槽到英国的巴林银行。跳槽到巴林银行之后,里森被派往远东,一开始是在印尼分公司实习。因为工作表现比较积极,业务能力表现不俗,且在亚洲地区已经呆了3年,所以在巴林银行准备筹建新加坡分部门时,就考虑让资深员工尼克.里森升任新加坡分公司的负责人。

    1992年,巴林总部派尼克.里森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无论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但关键是看你怎样处理这些错误。

    在期货交易中更是如此。有人会将“买进”手势误为“卖出”手势;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购进合同;有人可能不够谨慎;有人可能本该购买6月份期货却买进了3月份的期货,等等。一旦失误,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在出现这些错误之后,银行必须迅速妥善处理。如果错误无法挽回,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该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为“错误账户”的账户中,然后向银行总部报告。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来有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这原是一个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帐户。

    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下电话,要求里森另外设立一个“错误帐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马上找来了负责办公室清算的利塞尔,向她咨询是否可以另立一个档案。很快,利塞尔就在电脑里键入了一些命令,问他需要什么帐号。在中国文化里,“8”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因此里森以此作为他的吉祥数字,由于账户必须是五位数,这样帐号为“88888”的“错误帐户”便诞生了。

    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打来了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还是按规矩行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帐户直接向伦敦报告。

    “88888”错误帐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帐户”存于电脑之中,而且总部这时已经注意到了新加坡分行出现的错误很多,但里森都巧妙地搪塞而过。

    “88888”这个被人忽略的帐户,提供了里森日后制造假帐的机会,如果当时取消这一帐户,则巴林的历史可能会重写了。

    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