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雷觉坤

    第142章 雷觉坤 (第2/3页)

一点点。

    也正是因此,雷觉坤也仅挂了董事的名誉,并未把多少心思花在九龙巴士,反倒是九龙巴士每年的股息分红,用于投资地产和电影院。

    一开始,或许雷觉坤还未把电影生意当作主业,但渐渐的随着其院线生意越来越赚钱,规模不断扩张之下,利润倒已经不亚于九龙巴士每年给其分红的股息,而且,相对于九龙巴士他只占据五分之一的股份而言,金公主院线几乎绝大部分的股权都是雷觉坤占有,这样一来,就更加淡出九龙巴士公司的经营,专注于影视行业投资。

    从70年代开始,九龙巴士上市不久后,雷觉坤就开始持续的加码电影院的投资。到了80年代初,持续获得其投资的金公主院线,已然跟邵氏、嘉禾两大院线三分天下。当然了,香港虽然还有代表国内宣传喉舌的银都机构,以及一些零散的电影院。但相当于这三大院线的市场份额而言,几乎是可以忽略。

    由于金公主院线快速的扩张,迫使了邵氏和嘉禾等等传统院线大佬,开始联手打压金公主,使得香港本地的电影制片公司,纷纷不跟金公主院线合作,让金公主院线片源不足,只能放映老片或西片。而这个年代的香港电影还处于上升期,本地的观众对港片更感兴趣,所以,金公主院线的上座率开始下滑。

    这就迫使了雷觉坤开始投资制片公司,通过自主扶持电影制片公司,让金公主院线获得稳定的片源。

    香港80年代异军突起的新艺城,与其说是新艺城七怪、新艺城三巨头的功劳,还不如说是雷觉坤的大力支持。没有雷觉坤投资新艺城,新艺城可能就会跟香港其他的影视公司一样做不长久。而没有雷觉坤这个大老板的镇压,新艺城根本没法拥有凝聚力。

    从新艺城创业开始的新艺城七怪,不久后纷纷因为理念分歧,或者是掌握的话语权不等,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平起平坐,产生了上下尊卑的概念之后,自然就陆续的离开。等到剩下新艺城三巨头之后,其神话一直上演,但却因为持股多寡不同,分赃不均,逐渐出现越来越大的裂痕。

    至90年代初期,雷觉坤去世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