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天价市值

    第262章 天价市值 (第2/3页)

雪则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成长股投资者,巴菲特一开始跟他不熟,但后来买了费雪的书,一下子惊为天人,觉得相见恨晚。而基本上,巴菲特主要也就推荐几本书,两本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其中《聪明的投资者》是格雷厄姆最后一本书,其还未出版的原稿是巴菲特启蒙读物。费雪的《怎样选成长股》,很多观念则是后来巴菲特不断引用的金句。

    另外,费雪也不是完全买成长股,他也写过《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这样的书,实际上,保守型投资者不仅仅夜夜安寝,甚至收益率很牛逼呢!这跟《聪明的投资者》里面的论述,是异曲同工的。

    基本上,后世很多的标榜价值投资的人,都是像复读机一般,不断的复读,费雪、格雷厄姆、巴菲特等人的论述。

    “……”张茹对于这个人的自恋和无耻,想要找出一些理论来反驳。但她发现,绞尽脑汁居然没法提出合理的反驳理由。反倒是,越是思考,越能想起林棋的各种实现没人能理解,事后却创造了惊人奇迹的战略抉择。

    没错,企业家未必需要渊博的知识或者是无穷的创新能力,最最关键的还是企业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做出选择的眼光。

    如果做对了选择,企业可能突破瓶颈,在原本的规模上,继续向更大的市场规模发展。而做错了判断,即使保住原本的市场份额也很困难了,有时候,一系列的混乱,会让一家原本业绩很还很稳定的业界江河日下。

    比如,香港的置地公司,本该大力的扩张的时候,其保守经营,眼睁睁的看着李嘉诚、包玉刚等人,发展成了新的地产新贵。而到了70年代末香港地产热过头了,置地公司却开始激进扩张,不断的举债,投资地产项目。最终的结果是,吃肉没有吃到,挨打的时候,少不了置地公司。可以说,因为错误的抉择,置地公司在香港80年代初期,亏损规模最大的地产公司。

    而到了85年开始地产行业恢复元气,一些度过了寒冬的地产商,开始重新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期。但是置地公司却被迫不断发卖掉收租项目以此来偿还欠下的巨额债务和利息。等到回归之后,香港前十大地产商,都没置地的什么事情了。更是因为市场长期不看好,置地公司股价低的不敢相信,更是私有化退市了。

    置地公司失败,在于该激进的时候保守,该保守的时候又激进,又该激进的时候却因为吓破胆了坚持要保守。所以,置地公司成为香港地产行业的反向指标,如果置地公司都疯狂的拿地,那说明地产行业差不多要崩盘了。

    一直犯错都没死掉,这主要是因为地产行业太尼玛的好赚了。换做是其他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业,纯成这样的企业,早就应该破产,没资格在市场生存下去。

    “这个估值现在贵了,但是,未来很多年后,你会知道,即使今天这样的天价市值,也非常便宜!”林棋很自信的说道,“因为,格局决定了它的未来!”

    实际上,上市融资获得现金有十多亿港元,这笔钱主要是用于内容和渠道的扩张。

    新创业出版公司肯定不能是以香港市场为主,未来新创业出版集团会布局“全球内容产业链计划”,这个计划主要还是要利用内地的廉价劳动力成本,征集优秀的原创内容。与此同时,深圳、上海、京城三地更是设立了翻译初加工基地。

    所谓翻译初加工,也就是利用国内廉价的外语翻译人才的资源,让其将中文的漫画、等等资源,翻译成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等等众多的外语文字。

    当然,这仅是初加工,毕竟,本国学外语的学生翻译,未必能够达到国外市场的读者的需求。但是,经过初步翻译之后,再到海外市场征求当地语言作为母语的业内人士和翻译,进行精加工。因为,有初步加工的版本作为参照,精加工也比较省事,主要是把一些语法上正确,但却不符合当地人说话风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