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大导演李翰祥和谢晋

    第298章 大导演李翰祥和谢晋 (第2/3页)

点集中在一个地区,人才、资金也汇聚在一起。这种各种资源高度整合,可以极大的降低拍戏所需的成本,后来,连好莱坞需要的一些中国古典场景,也不得不在横店取景拍摄。

    后来横店越来越火,也证明了专业的大片场,并没有过时。只不过,需要更大规模,更专业的管理和更好的商业模式而已。

    横店模式的成功,本质上,就是一种成本和效率的胜利。这种模式天然可以专业人才汇聚,让拍戏更有效率和更省钱。

    ……

    林棋坐镇虎门镇的一星期之后,李翰祥、谢晋也被他派人请到了虎门镇。

    “林先生,不知……”李翰祥和谢晋两名大导演看到彼此都有点惊讶。

    这两人都认识,被请来肯定是拍电影,但是拍什么电影,电影的要求是什么,两人还是很好奇。

    李翰祥这个大导演在两岸三地都吃得开。而谢晋票房成绩跟李翰祥没法比,但是,也拿了国内外不少奖。

    林棋指着虎门炮台的遗址说道:“曾经,这里爆发过战争,那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幕!香港成为清末第一个被占据的租界!”

    “鸦片战争!”两个大导演不约而同的说道。因为,这两人都是以中国历史正剧闻名的大导演。历史正剧,在全世界影坛上的影响力都非常高,很多的评价高的拿奖导演,都是从历史题材入手。

    在西方历史题材审美疲劳之后,80年代一大批人开始关注以前还未了结的其他地区的历史。比如,中国的历史题材,就一度比较热门。

    除了中国导演拍的中国历史题材,获得了不少奖之外。外国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也凭着清末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为角色的《末代皇帝》,在后来冲击了奥斯卡金像奖的九项大奖,基本上是横扫了金像奖。

    李翰祥的许多历史片,即使是后世,也是被当作教科书一般的模仿学习。就是一些古装风月片,想要拍的经典一点,也得借鉴。当然了,限于技术条件和投资规模,李翰祥的电影,不能跟后来的大片相比。毕竟,后来的大片是几千万几亿的成本,李翰祥的电影也就几百万预算。

    但在细节上,做的确实很到位,比如其拍摄的清宫系列,直接是在故宫里面实景拍摄,用的很多道具,都是价值比电影投资成本昂贵的多的真家伙。细节上,可以完爆后市的各种大片N个层面,你再牛逼,能在故宫里面拍戏,而且,还用一堆价值连城的文物来拍电影吗?

    谢晋的年龄跟李翰祥差不多,近几年来拍摄了《高山下的花环》那样的战争电影。后来的《鸦片战争》在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